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我国已于2004年启动“嫦娥绕月工程”,“嫦娥三号”将于2013年下半年择机发射.已知月球半径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如果飞船关闭发动机后绕月做匀速圆周运动,距离月球表面的高度h,求飞船速度和周期.

分析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结合万有引力等于重力求出飞船的速度大小和周期大小.

解答 解:根据$G\frac{Mm}{(R+h)^{2}}=m\frac{{v}^{2}}{R+h}=m(R+h)\frac{4{π}^{{2}^{\;}}}{{T}^{2}}$,
解得:v=$\sqrt{\frac{GM}{R+h}}$,
T=$\sqrt{\frac{4{π}^{2}(R+h)^{3}}{GM}}$,
又GM=gR2
解得:v=$\sqrt{\frac{g{R}^{2}}{R+h}}$,
$T=\sqrt{\frac{4{π}^{2}(R+h)^{3}}{g{R}^{2}}}$.
答:飞船的速度为$\sqrt{\frac{g{R}^{2}}{R+h}}$,周期为$\sqrt{\frac{4{π}^{2}(R+h)^{3}}{g{R}^{2}}}$.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两个重要理论:1、万有引力等于重力,2、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并能灵活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一个圆盘在水平面内匀速转动,角速度是4rad/s.盘面上距圆盘中心0.10m的位置有一个质量为0.10kg的小物体在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小物体所受向心力的大小为0.16N,此向心力由盘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来提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一个铜质闭合圆环无初速地自位置A下落到位置B,所需时间(不考虑空气阻力)为(  )
A.等于$\sqrt{\frac{2h}{g}}$B.大于$\sqrt{\frac{2h}{g}}$C.小于$\sqrt{\frac{2h}{g}}$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通过实验验证电磁波存在的科学家是(  )
A.贝尔B.赫兹C.西门子D.爱迪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距离水平地面3米高处以2m/s的速度抛出一个小球.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落到水平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g取10m/s2)(  )
A.0m/sB.5.6m/sC.8m/sD.32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在太阳系中有一颗行星的半径为R,若在该星球表面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出一物体,则该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已知该物体所受的其他力与行星对它的万有引力相比较可忽略不计.则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求出的物理量是(  )
A.该行星的密度B.该行星的自转周期
C.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D.绕太阳运行的行星的最小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如图所示,小车A、小物块B由绕过轻质定滑轮的细线相连,小车A放在足够长的水平桌面上,B、C两小物块在竖直方向上通过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相连,C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用手控制住A.并使细线刚刚拉直但无拉力作用,并保证滑轮左侧细线竖直、右侧细线与桌面平行.已知A、B、C的质量均为m.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重力加速度为g,弹簧的弹性势能表达式为EP=$\frac{1}{2}$k△x2,式中七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是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开始时,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对A施加一个恒定的水平拉力F后,A向右运动至速度最大时,C恰好离开地面,则(  )
A.小车向右运动至速度最大时,A、B、C加速度均为零
B.拉力F的大小为2mg
C.拉力F做的功为$\frac{4.4{m}^{2}{g}^{2}}{k}$
D.C恰好离开地面时A的速度为vA=g$\sqrt{\frac{2m}{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铀235裂变才能产生核能
B.${\;}_{1}^{2}$H+${\;}_{1}^{3}$H→${\;}_{2}^{4}$He+${\;}_{0}^{1}$n方程所描述的是核裂变反应
C.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D.放射性元素发生正电子衰变时,产生的新核质量数不变,核电荷数减少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在同一高度沿倾角不同的两个光滑斜面由静止自由滑下,在到达斜面底端的过程中(  )
A.重力的冲量相同B.弹力的冲量相同C.合力的冲量相同D.以上说法均不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