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选修模块3-5】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用加温或加压的方法不能改变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
B.某原子核经过一次α衰变后,核内质子数减少4个
C.的核内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和不同的核子数
D.放射性物质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来源于核外电子
(2)如图1所示,质量为m2=10kg的滑块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一小球m1=5kg,以v1=10m/s的速度与滑块相碰后以2m/s的速率被弹回.碰撞前两滑块的总动能为______J,碰撞后两滑块的总动能为______J.说明这次碰撞是______.(填弹性碰撞或非弹性碰撞)
(3)氢原子的能级如图2所示,求:
①当氢原子从n=4向n=2的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照射在某金属上,刚好能发生光电效
应,则该金属的逸出功为多少?
②现有一群处于n=4的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在辐射出的各种频率的光子中,能使
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频率共有多少种?

【答案】分析:(1)原子核的半衰期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与所处的物理环境和化学状态无关;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确定质子数的变化;核子数等于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放射性物质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来源于原子核.
(2)根据动能的公式,结合动量守恒定律求出碰撞前后两滑块的总动能,判断有无能量损失,从而确定是弹性碰撞还是非弹性碰撞.
(3)根据光电效应的条件得出金属的逸出功,当入射光子的能量大于逸出功时,都可以发生光电效应.
解答:解:(1)A、原子核的半衰期与温度、压强无关,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故A正确.
B、经过一次α衰变后,电荷数少2,质量数少4,知质子数减少2.故B错误.
C、质量数等于核子数,知两种原子核具有相同的核子数,核子数等于中子数加上质子数,因为质子数不同,所以中子数不同.故C错误.
D、放射性物质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来源于原子核,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变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释放出来.故D错误.
故选A.
(2)碰撞前两个小球的总动能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1v1=-m1v1′+m2v2,解得v2=6m/s.
碰撞后两小球的总动能E2=36J=190J.
因为E1>E2,有能量损失,是非弹性碰撞.
(3)①当氢原子从n=4向n=2的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能量hv=E4-E2=3.40-0.85eV=2.55eV.
因为刚好发生光电效应,所以W=hv=2.55eV.
②根据=6种,知一群处于n=4的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可能发出6种频率的光子,但是n=4跃迁到n=3,n=3跃迁到n=2辐射的光子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所以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频率为4种.
故答案为:(1)A   (2)250J  190J  非弹性碰撞  (3)2.55eV,共有4种频率的光子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点评:本题考查了核反应、能级、光电效应以及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点,难度不大,关键掌握这些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选做题】请从A、B两模块中选定一个模块作答,如都作答则按A模块评分,本题选择题4分,非选择题8分,共12分.
A、(选修模块3-4)
(1)图一中所示是用光学的方法来检查一物体表面平整程度的装置,其中A为标准平板,B为被检查的物体,C为单色入射光.如要说明能检查平面平整程度的道理,则需要用到下列哪些光学概念?
A
A

A.反射和干涉B.全反射和干涉
C.反射和衍射D.全反射和衍射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D
CD

A.x射线穿透物质的本领比γ射线更强
B.红光由空气进入水中,波长变长、颜色不变
C.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的质量与其运动状态有关
D.观察者相对于频率一定的声源运动时,接受到声波的频率可能发生变化
(3)在某介质中形成一列简谐波,波向右传播,在0.1s时刻刚好传到B点,波形如图二中实线所示,且再经过0.6s,P点也开始振动.

求:
①该列波的周期T;
②从t=0时刻起到P点第一次达到波峰时止,O点对平衡位置的位移y0及其所经过的路程s0各为多少?
B、(选修模块3-5)
(1).人们在研究原子结构时提出过许多模型,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它们的模型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B

A.α粒子散射实验与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无关
B.科学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枣糕模型,建立了核式结构模型
C.科学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核式结构模型,建立了枣糕模型
D.科学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建立了波尔的原子模型
(2)从氢气放电管可以获得氢原子光谱.1885年瑞士中学教师巴尔末对当时已发现的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做了分析,发现这些谱线的波长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如果采用波长λ的倒数,这个公式可写作:
1
λ
=Rn(
1
22
-
1
n2
)(n=3,4,5,6,…)(RH
为常数)
自巴尔末系发现后,人们又在紫外区和红外区发现了一些新的谱线,这些谱线也可以用类似巴尔末的简单公式来表示,例如赖曼系公式:
1
λ
=RH(
1
12
-
1
n2
)(n=2,3,4,5,…)
(RH为常数)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著名的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理论.上述两个公式中的n在波尔理论中被称为量子数.玻尔氢原子理论的能级图如图所示.

阅读了上面的资料后,你认为巴尔末系是氢原子能级图中的
B
B

A.线系I    B.线系II    C.线系III D.线系IV
(3)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个静止的质量为M的木块,一颗质量为m的子弹以初速度v0水平射入木块而没有穿出,子弹射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d.设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中木块运动的位移为s,子弹所受阻力恒定.试证明:s<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选做题】本题包括A、B、C三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三题都做,则按A、B两题评分.
A.(选修模块3-3)
(1)如图1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分别在温度T1和T2情形下做等温变化的p-V图象,则下列关于T1和T2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


A.T1大于T2B.T1小于T2
C.T1等于T2D.无法比较
(2)如图2甲所示,将封有一定质量空气的密闭塑料袋从海拔500m、气温为18℃的山脚下带到海拔3200m、气温为10℃的山顶上,情形如图乙所示.图
(选填“甲”或“乙”)中袋中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大.从甲图到乙图过程中,袋内气体减小的内能
大于
大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气体放出的热量.
(3)如图3所示,IBM的科学家在铜表面将48个铁原子排成圆圈,形成半径为7.13nm的“原子围栏”,相邻铁原子间有间隙.估算原子平均间隙的大小.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已知铁的密度7.8×103kg/m3,摩尔质量是5.6×10-2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1
B.(选修模块3-4)
(1)列车静止时,车厢长度与沿轨道方向排列的相邻电线杆间距离相等.当列车以接近光速行驶,车上的乘客观测车厢长度与相邻电线杆间距离,所得出的结论是
A
A

A.车厢长度大于相邻电线杆间距离
B.车厢长度小于相邻电线杆间距离
C.向前观测时车厢长度小于相邻电线杆间距离
D.向后观测时车厢长度小于相邻电线杆间距离
(2)湖面上停着一条船,一个人观测到每隔5s有一个波峰经过这条船,相邻波峰间的距离是60m.这列波的频率是
0.2
0.2
Hz,水波的波速是
12
12
m/s.
(3)如图所示,在一厚度为d的门中安放一长度与门厚度相同的玻璃圆柱体,其直径为l.玻璃圆柱体的折射率为
2
,且l=2d.求从右侧中心点P通过玻璃圆柱体能看到门外的角度范围.

C.(选修模块3-5)
(1)原子核的比结合能与核子数的关系如图1所示.核子组合成原子核时
B
B

 A.小质量数的原子核质量亏损最大
B.中等质量数的原子核质量亏损最大
C.大质量数的原子核质量亏损最大
D.不同质量数的原子核质量亏损相同
(2)在核反应堆中用石墨做慢化剂使中子减速,中子以一定速度与静止碳核发生正碰,碰后中子反向弹回,则碰后碳核的运动方向与此时中子运动的方向
相反
相反
(选填“相反”或“相同”),碳核的动量
大于
大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碰后中子的动量.
(3)氢原子的能级如图2所示.原子从能级n=3向n=1跃迁所放出的光子,正好使某种金属材料产生光电效应.有一群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较低能级跃迁时所发出的光照射该金属.求该金属的截止频率和产生光电子最大初动能的最大值.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选修模块3-5】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A.用加温或加压的方法不能改变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
B.某原子核经过一次α衰变后,核内质子数减少4个
C.
 
239
94
Pu
 
239
92
U
的核内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和不同的核子数
D.放射性物质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来源于核外电子
(2)如图1所示,质量为m2=10kg的滑块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一小球m1=5kg,以v1=10m/s的速度与滑块相碰后以2m/s的速率被弹回.碰撞前两滑块的总动能为
250
250
J,碰撞后两滑块的总动能为
190
190
J.说明这次碰撞是
非弹性碰撞
非弹性碰撞
.(填弹性碰撞或非弹性碰撞)
(3)氢原子的能级如图2所示,求:
①当氢原子从n=4向n=2的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照射在某金属上,刚好能发生光电效
应,则该金属的逸出功为多少?
②现有一群处于n=4的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在辐射出的各种频率的光子中,能使
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频率共有多少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题(江苏卷)全解全析 题型:计算题

【选做题】本题包括A、B、C三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三题都做,则按A、B两题评分.

A.(选修模块3-3)(12分)

(1)为了将空气装入气瓶内,现将一定质量的空气等温压缩,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该过程中空气的压强p和体积V关系的是    ▲  

(2)在将空气压缩装入气瓶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外界做了24kJ的功.现潜水员背着该气瓶缓慢地潜入海底,若在此过程中,瓶中空气的质量保持不变,且放出了5kJ的热量.在上述两个过程中,空气的内能共减小     ▲     kJ,空气    ▲    (选填“吸收”或“放出”)的总能量为  ▲  kJ.

(3)已知潜水员在岸上和海底吸入空气的密度分别为1.3kg/和2.1kg/,空气的摩尔质量为0.029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6.02.若潜水员呼吸一次吸入2L空气,试估算潜水员在海底比在岸上每呼吸一次多吸入空气的分子数.(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B.(选修模块3-4)(12分)

(1)激光具有相干性好,平行度好、亮度高等特点,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面关于激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光是纵波

(B)频率相同的激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波长相同

(C)两束频率不同的激光能产生干涉现象

(D)利用激光平行度好的特点可以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2)如图甲所示,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激光的波长为5.30×m,屏上P点距双缝的路程差为7.95×m,则在这里出现的应是   ▲    (选填“明条纹”或“暗条纹”).现改用波长为6.30×m的激光进行上述实验,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则屏上的条纹间距将   ▲   (选填“变宽”、“变窄”或“不变”).

(3)如图乙所示,一束激光从O点由空气射入厚度均匀的介质,经下表面反射后,从上面的A点射出.已知入射角为iAO 相距l,介质的折射率为n,试求介质的厚度d

C.(选修模块3-5)(12分)

(1)研究光电效应电路如图所示.用频率相同、强度不同的光分别照射密封真空管的钠极板(阴极K),钠极板发射出的光电子被阳极A吸收,在电路中形成光电流.下列光电流I与A、K之间的电压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    ▲   

(2)钠金属中的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从金属表面逸出,这就是光电子.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的过程中,其动量的大小   ▲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

(3)已知氢原子处在第一、第二激发态的能级分别为-3.40eV和-1.51eV,金属钠的截止频率为Hz,普朗克常量h=Js.请通过计算判断,氢原子从第二激发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过程中发出的光照射金属钠板,能否发生光电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