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和实验探究“向心力与质量、角速度和半径的关 系”这两个实验中,采用了一种共同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
分析:明确理想模型、控制变量、等效替代、类比等各种方法的应用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解答:解:在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作用力和质量”三个物理量的关系时,由于变量较多,因此采用了“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分别控制一个物理量不变,看另外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掌握各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很重要的,要了解各种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某同学用伏安法测电阻Rx.两测量电路图电流表分别为内接和外接,其他条件都相同.若用甲图电路,两表读数分别为2.00V和0.30A;若用乙图电路,两表读数为2.20V和0.40A.为了使测出的电阻值误差较小,实验应选用图
所示电路.选用此电路的测量值比真实值
偏大
偏大
(偏大或偏小).
(2)某两个同学分别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间的关系》实验中,各自得到的图象如下中甲和乙所示,则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甲是
平衡摩擦力过度或木板的偏角过大
平衡摩擦力过度或木板的偏角过大
,乙是
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木板倾角过小
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木板倾角过小


在保持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间关系的实验中(使用图4-2-5所示的装置),小车质量M和砝码质量m分别选取下列四组值.
A.M=500g,m分别为50g、70g、100g、125g
B.M=500g,m分别为20g、30g、40g、50g
C.M=200g,m分别为50g、75g、100g、125g
D.M=200g,m分别为30g、40g、50g、60g
若其它操作都正确,那么在选用
B
B
组值测量时所画出的图线较准确.在选用此组值,m取
50
50
g时实验误差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3-2014学年山西省高三年级第三次四校联考理科综合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科学假设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运用了假设法

B.根据速度的定义式

,当趋近于零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法

C.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然后将各小段位移相加,运用了微元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和实验探究“向心力与质量、角速度和半径的关系”这两个实验中,采用了一种共同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1. A.
    理想化的方法
  2. B.
    控制变量的方法
  3. C.
    等效替换的方法
  4. D.
    放大微量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06-2007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上)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和实验探究“向心力与质量、角速度和半径的关 系”这两个实验中,采用了一种共同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
A.理想化的方法
B.控制变量的方法
C.等效替换的方法
D.放大微量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