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如图所示,一质量m=1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从A点以大小v0=4m/s的初速度沿切线进入光滑圆弧轨道AB,经圆弧轨道后滑上与B点等高、静止在粗糙水平面的长木板上,圆弧轨道B端切线水平.已知长木板的质量M=1kg,A、B两点的竖直高度为h=1.0m,AO与BO之间夹角θ=37°,小物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5,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sin37°=0.6,cos37°=0.8,g=10m/s2.求:
(1)小物块运动至B点时的速度v1大小;
(2)小物块滑动至B点时,对圆弧轨道B点的压力;
(3)长木板至少为多长,才能保证小物块不滑出长木板?
(4)小物块从滑上长木块起到停止运动所经历的时间.

分析 (1)根据动能定理计算B点速度;
(2)在B点,轨道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据此求解即可;
(3)根据物块在长木板上滑动时,物块的位移-长木板的位移应该小于等于长木板的长度这一临界条件展开讨论即可;
(4)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求解时间.

解答 解:(1)小物块到达B点时速度为v1从A至B点,由
动能定理得mgh=$\frac{1}{2}m{v}_{1}^{2}-$$\frac{1}{2}m{v}_{0}^{2}$
设C点受到的支持力为FN,则有
FN-mg=m$\frac{{v}_{1}^{2}}{R}$
由几何关系得cosθ=$\frac{R-h}{R}$
由上式可得R=5m,v1=6m/s,FN=17.2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物块对圆弧轨道C点的压力大小为17.2 N     
(3)由题意可知小物块对长木板的摩擦力Ff11mg=5 N
长木板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
Ff22(M+m)g=4 N
对小物块:加速度a物块=$\frac{{F}_{f1}}{m}$=5m/s2,速度v物块=v1-a物块t1
对长木板:加速度a木板=$\frac{{F}_{f1}-{F}_{f2}}{M}$=1m/s2,速度v木板=a木板t1
当v物块=v木板时,t1=1s,v物块=v木板=1m/s.
在这1s内,小物块相对于长木板的位移为:s=$\frac{{{v}_{1}}^{2}-{{v}_{物块}}^{2}}{2{a}_{物块}}$-$\frac{{{v}_{木板}}^{2}}{2{a}_{木板}}$=3m,
所以长木板至少为3m,才能保证小物块不滑出长木板.
(4)小物块滑上长木板1s后与长木板一起运动,此时共同速度为v=v物块=v木板=1m/s.
此后它们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frac{{F}_{f2}}{m+M}$=2m/s2
由v-at′=0可求得小物块与长木板共同运动后经t′=0.5s停止,
所以小物块从滑上长木块起到停止运动所经历的时间为t=t1+t′=1.5s.
答:(1)小物块运动至B点时的速度v1大小为6m/s
(2)小物块滑动至B点时,对圆弧轨道B点的压力为17.2N;
(3)木板至少为3m才能保证小物块不滑出长木板;
(4)小物块从滑上长木块起到停止运动所经历的时间为1.5s.

点评 本题是多过程运动的题目,要对每个物体分别分析其运动情况,利用运动学的基本公式,再根据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及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本题运动过程较为复杂,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倒置的光滑圆锥面内侧,有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玻璃球A、B,沿锥面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关于A、B两球的角速度、线速度和向心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
A.它们的角速度相等ωABB.它们的线速度υA<υB
C.它们的向心加速度相等D.A球的向心力小于B球的向心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在太阳系中有一颗行星的半径为R,若在该星球表面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出一物体,则该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已知该物体所受的其他力与行星对它的万有引力相比较可忽略不计.则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求出的物理量是(  )
A.该行星的密度B.该行星的自转周期
C.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D.绕太阳运行的行星的最小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物体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从斜面底端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该物体的质量为2kg,加速运动16m后速度达到16m/s,已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斜面倾角θ=37°.
(1)求拉力F的大小;
(2)若斜面总长度为40m,要使物体能从斜面底端到达顶端,则F作用的最短距离是多少?(取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铀235裂变才能产生核能
B.${\;}_{1}^{2}$H+${\;}_{1}^{3}$H→${\;}_{2}^{4}$He+${\;}_{0}^{1}$n方程所描述的是核裂变反应
C.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D.放射性元素发生正电子衰变时,产生的新核质量数不变,核电荷数减少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如图所示,在用玻璃砖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如果所用的玻璃砖ABCD的上表面AB和下表面CD不严格平行(AD略大于B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此玻璃砖做实验,画出的折射光线c和相应的入射角α不再平行,因此对实验结果产生系统误差
B.用此玻璃砖做实验,画出的折射光线c和相应的入射角α不再平行,但不会因此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C.射出光纤c相对于入射光线a有顺时针方向的微小偏转
D.射出光纤c相对于入射光线a有逆时针方向的微小偏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所示,A、B两小球的质量比为mA:mB=3:4,固定在同一轻质直杆上,直杆绕过O点竖直轴在水平面上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已知OA:OB=2:3,则杆上OA、AB两段所受张力之比为(  )
A.1:2B.2:3C.2:1D.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如图,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上,小明同学以背越式成功地跳过了1.70米的高度.若空气阻力作用可忽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上升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
B.研究小明在空中姿态时可把小明视为质点
C.起跳时小明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D.小明在下降过程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关于动能定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动能发生了变化,所以外力做了功
B.动能定理描述了动能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外力做了功
C.合外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动能可以不变
D.合外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增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