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所示是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据此图象得到的结论是(

A. 质点在第1s末停止运动

B. 质点在第1s末改变运动方向

C. 质点在前2s内的位移为零

D. 质点在第2s内做减速运动

【答案】D

【解析】

v-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看物体是否改变运动方向就看速度图象是否从时间轴的上方到时间轴的下方.

质点在第1秒末的速度为2m/s,没有停止运动,故A错误;前2s内质点的速度图象都在时间轴的上方,都沿正方向运动,没有改变方向,故B错误;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质点在前2秒内的位移为,故C错误;第2秒内质点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两块相同平板P1P2置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均为mP2的右端固定一轻质弹簧,左端A与弹簧的自由端B相距L。物体P置于P1的最右端,质量为2m且可以看作质点。P1P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与静止的P2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P1P2粘连在一起,P压缩弹簧后被弹回并停在A(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PP2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P1P2刚碰完时的共同速度P的最终速度;

2此过程中弹簧最大压缩量和相应的弹性势能E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将带电荷量q=-6×10-6 C的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克服电场力做了2.4×10-5 J的功,再从B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了1.2×10-5 J的功.求:

(1)A、B两点间的电势差UAB和B、C两点间的电势差UBC

(2)如果规定B点的电势为零,则A点和C点的电势分别为多少?

(3)作出过B点的一条电场线(只保留作图的痕迹,不写做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比赛,某一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L111 m处,乙车速度v60 m/s,甲车速度v50 m/s,此时乙车离终点线尚有L2600 m,如图所示.若甲车加速运动,加速度a2 m/s2,乙车速度不变,不计车长,求:

1)经过多长时间甲、乙两车间距离最大,最大距离是多少?

2)到达终点时甲车能否超过乙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个直流电动机,把它接入0.2V电压的电路时,电机不转,测得流过电动机的电流是0.4A;若把电动机接入2.0V电压的电路中,电动机正常工作,工作电流是1.0A.

1)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的输出功率多大

2)如果在发动机正常工作时,转子突然被卡住,电动机的发热功率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如图所示,可大致表示其实验和思维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其中图甲、乙是实验现象,图丁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

B. 其中的图丙、丁是实验现象,图甲、乙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

C. 运用图丁的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D. 运用图甲的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托勒密

B. 万有引力定律公式中的引力常量G是没有单位的

C. 开普勒第三定律中的K是一个与中心天体有关的常量

D. 万有引力定律既适用于天体间的相互作用,也适用于地面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短跑运动员完成100m赛跑的过程可简化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两个阶段.一次比赛中,某运动用11.00s跑完全程.已知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第2s内通过的距离为7.5m,求该运动员的加速度及在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人驾驶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某时刻,看到前方路上有障碍物,经反应时间t1开始制动刹车,之后匀减速t2时间停止运动。此过程中,汽车的位移随速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图象由一段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一段曲线组成。求:

(1)该人的反应时间t1

(2)刹车的加速度大小a及刹车的时间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