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波源在运动,就一定能观察到多普勒效应
B.只要观察者在运动,就一定能观察到多普勒效应
C.只要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就能观察到多普勒效应
D.当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感到的频率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分析 本题考查多普勒效应的原理,熟记多普勒的定义即可求解,同时掌握频率变化与运动间的关系.

解答 解:多普勒效应是指波源或观察者发生移动,而使两者间的位置发生变化,使观察者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A、若波源和观察都同时运动,两者间相对静止时,是不能观察到多普勒效应的,故AB错误;
C、只要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就一定能观察到多普勒效应,C正确;
D、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感到的频率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若声源和观察者靠近时,音调会变高,若两者远离,则频率减小,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 多普勒效应是由于观察者和波源间位置的变化而产生的;掌握物理概念要一定要理解其真正意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如图,节水灌溉中的喷嘴距地高0.8m,假定水从喷嘴水平喷出,喷灌半径为4m,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则(  )
A.水下落的加速度为8m/s2B.水从喷嘴到地面的时间为0.4s
C.水从喷嘴喷出后速度不变D.水从喷嘴喷出的速率为1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甲所示,相距L=0.5m的电阻不计的两根长金属导轨,各有一部分在同一水平面上,另一边垂直于水平面.质量均为m=50g,电阻均为R=1.0Ω的金属细杆ab,cd与导轨垂直接触形成闭合回路,杆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B=1.0T、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当ab杆在平行于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导轨向右运动时,从t=0时刻开始释放cd杆,则cd杆的vod-t图象如图乙所示(在0~1s和2~3s内,图线为直线).取g=10m/s2

(1)在0~1s时间内,ab杆做什么运动?
(2)在t=1s时,ab杆的速度为多少?
(3)已知1~2s内,ab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这段时间内拉力F随时间变化的函数方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如图所示是研究平抛运动规律时描绘的物体运动的轨迹,在图上已建立了以cm为单位的直角坐标系,原点O为平抛运动的出发点.由图可知,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2m/s;物体运动到P点时速度的大小v=$2\sqrt{2}$m/s,这段时间内平抛运动的位移大小x=$0.2\sqrt{5}$m.(g取10m/s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光滑水平面上放着物块A与质量为m的物块B,A与B均可视为质点,A靠在竖直墙壁上,A、B间夹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弹簧与A、B均不拴接),用手挡住B不动,此时弹簧压缩了一定长度,如下图所示,放手后弹簧将物块B迅速弹出,B向右运动,之后B冲上与水平面相切的竖直半圆光滑轨道,其半径R=0.5m,B恰能到达最高点C.取g=10m/s2,求物块B的落点距离C的水平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关于分子、内能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了估算分子的大小或间距,可建立分子的球体模型或立方体模型
B.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大;分子间距离越小,分子势能也越小
C.不同分子的直径一般不同,除少数大分子以外数量级基本一致
D.用打气筒向篮球充气时需用力,说明气体分子间有斥力
E.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热力学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K)某人的体温为37℃,则热力学温度表示是310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面积很大的水池中有一个很长的管子,其内径截面积为20cm2,管子在贴近水面处有一质量可忽略不计的活塞,活塞与管壁摩擦不计,且密封性良好,如图所示,当用力将活塞沿管壁缓慢提升15m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是(  )(大气压p0=1×105Pa,g取10m/s2
A.1000JB.1500JC.2000JD.3000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6V,闭合开关S后灯泡L1、L2均不亮,用电压表分别测量ab、ad、cd间电压依次为Uab=6V、Uad=0、Ucd=6V,由此可判定(  )
A.L1和L2灯丝都断了B.L1灯丝断了
C.L2灯丝断了D.滑动变阻器R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