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在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实验中,某同学使用多用电表来测量螺口型白炽灯的灯丝电阻,灯泡标有“220V,100W”字样,关于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若选直流10mA档,图中指针a位置的读数为1.0mA;若选直流50V挡,图中指针b位置的读数为23.0V.
(2)该同学采用×10Ω档进行测量,则实际的测量结果是图中c(填a或b或c)位置.
(3)为了用多用电表测得比较准确的灯丝阻值,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步骤顺序是B、C、E、H、G.
A、将选择开关置于×100Ω档
B、将选择开关置于×1Ω档
C、将红黑表笔短接
D、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向左侧零刻度
E、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向右侧零刻度
F、将选择开关置于OFF或直流电压500V档
G、将选择开关置于OFF或交流电压500V档
H、测量电阻.

分析 (1)根据电表量程由图示表盘确定其分度值,然后根据指针位置读出其示数.
(2)应用电功率公式求出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然后分析答题.
(3)用欧姆表测电阻要选择合适的挡位使指针指在中央刻度线附近;欧姆表使用完毕要把选择开关置于OFF挡或交流电压最高档.

解答 解:(1)若选直流10mA档,由图示表盘可知,其分度值为0.2mA,图中指针a位置的读数为1.0mA;
若选直流50V挡,由图示表盘可知,其分度值为1V,图中指针b位置的读数为23.0V.
(2)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R=$\frac{{U}^{2}}{P}$=$\frac{22{0}^{2}}{100}$=484Ω,灯丝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灯泡不发光时的电阻远小于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约为几欧姆或几十欧姆,
该同学采用×10Ω档进行测量,由图示表盘可知,指针应该只在c处.
(3)用多用电表的欧姆×10Ω档测电阻时指针偏角太大,说明所选挡位太大,
为准确测量灯泡电阻阻值,应换用×1Ω档测电阻,换挡后要重新进行欧姆调零,
然后测电阻,电阻测量完毕后要把选择开关置于OFF挡或交流电压最高档,
故正确的实验步骤为:B、C、E、H、G.
故答案为:(1)1.0;23.0;(2)C;(3)B;G.

点评 本题考查了多用电表读数、欧姆表的使用方法与步骤,要掌握常用器材的使用及读数方法;用欧姆表测电阻要选择合适的挡位,欧姆表换挡后要重新进行欧姆调零.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0.如图所示,半径为r=$\frac{1}{π}$m的半圆形单匝线圈$\widehat{CD}$在磁感应强度为B=$\sqrt{2}$T的磁场中绕轴线MN匀速转动给小型电动机和小灯泡(5V 10W)供电,线圈由电阻率为ρ=3×10-8Ω•m、横截面积S0=1×10-7m2的金属丝绕制而成,MC、DN两段的电阻不计,转速为n=10r/s,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R=0.4Ω,小灯泡恰能正常发光.
(1)求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和感应电流的最大值;
(2)求电动机的机械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升降机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1匀加速上升2s,速度达到3m/s,接着匀速上升10s,最后再以加速度a2匀减速上升3s才停下来,则(  )
A.匀加速上升的加速度为1.5 m/s2B.匀减速上升的加速度为1.5 m/s2
C.上升的总高度为37.5 mD.上升的总高度为32.5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为了研究鱼所受水的阻力与其形状的关系,某兴趣小组用石蜡做成两条质量均为m、形状不同的“A鱼”和“B鱼”,如图所示,在高出水面H处分别静止释放“A鱼”和“B鱼”,“A鱼”竖直下潜hA后速度减为零,“B鱼”竖直下潜hB后速度减为零,则蜡鱼在水中运动过程中,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
A.受到重力、水的浮力B.受到重力、水的阻力
C.受到重力、水的浮力、下沉力D.受到重力、水的阻力、水的浮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扬扬乘在一辆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未知)的汽车上,车上有一木箱和一细线悬挂的挂件与汽车一起运动(相对汽车静止),已知木箱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扬扬想求出此木箱与汽车间的摩擦力f,还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  )
A.木箱与汽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B.挂件的质量为m′
C.挂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D.细绳的长度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运动的时间之比为t1:t2:t3:…=1:2: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应的运动距离之比一定是S1:S2:S3:…=1:4:9:…
B.相邻的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一定是S1:S2:S3:…=1:3:5:…
C.相邻的相同时间内位移之差值一定是△S=aT2,其中T为相同的时间间隔
D.t1、t2、t3秒末的速度之比一定是v1:v2:v3:…=1: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科技馆中有一个展品(展品周围环境较暗),该展品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龙头(刚滴出的水滴速度为零),在平行频闪光源的照射下,可以观察到一种奇特的现象:只要耐心地缓慢调节水滴下落的时间间隔,在适当的情况下,看到的水滴好象都静止在各自固定的位置不动,如图中A、B、C、D所示.该展品的最大高度为2m,重力加速度g=10m/s2

(1)要想出现图中这一现象,滴水时间间隔应为T=0.2s,光源闪光频率为f=5Hz.
(2)若将滴水时间间隔减小为现在的一半,请将观察到的现象画在刻度尺图中(水滴用点表示即可).
(3)若将现在的光源闪光频率f略微调大一些,则将观察到的奇特现象为水滴在逐渐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利用气垫导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甲所示:

实验步骤如下:
(1)将气垫导轨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高度不低于1m,将导轨调至水平;
(2)用游标卡尺测量挡光条的宽度l,结果如图乙所示,由此读出l=9.30mm;测出两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s;
(3)将滑块移至光电门1左侧某处,待砝码静止不动时,释放滑块,要求砝码落地前挡光条已通过光电门2;
(4)测出滑块分别通过光电门1和光电门2时的挡光时间△t1和△t2
(5)用天平秤出滑块和挡光条的总质量M,再秤出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
(6)滑块通过光电门1和光电门2时,可以确定系统(包括滑块、挡光条、托盘和砝码)的总动能分别为Ek1=  $\frac{1}{2}$(M+m)($\frac{l}{△{t}_{1}}$)2和Ek2=$\frac{1}{2}$(M+m)($\frac{l}{△{t}_{2}}$)2;(用M、l、△t1、△t2表示)
(7)在滑块从光电门1运动到光电门2的过程中,系统势能的减少△Ep=mgs.(重力加速度为g);
(8)如果满足关系式△Ep=Ek2-Ek1,则可认为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用Ek1、Ek2和△Ep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比较A、B两点的磁感应强度B大小:BA>BB.(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