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9.火星表面特征非常接近地球,适合人类居住,近期,我国宇航员王跃与俄罗斯宇航员一起进行“模拟登火星”实验活动,已知火星半径是地球半径的$\frac{1}{2}$,质量是地球质量的$\frac{1}{9}$,自转周期与地球的基本相同,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王跃在地面上能向上跳起的最大高度是h,在忽略自转影响的条件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frac{4g}{9}$
B.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frac{\sqrt{2}}{3}$
C.王跃在火星表面受的万有引力是在地球表面受万有引力的$\frac{2}{9}$倍
D.王跃以相同的初速度在火星上起跳时,可跳的最大高度是$\frac{9h}{4}$

分析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公式求出王跃在火星上受的万有引力是在地球上受万有引力的倍数.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得出重力加速度的关系,从而得出上升高度的关系.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求出第一宇宙速度的关系.

解答 解:A、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得,G$\frac{Mm}{{R}^{2}}$=mg,g=$\frac{GM}{{R}^{2}}$,知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时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frac{4}{9}$倍,则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为$\frac{4}{9}$g.故A正确.
B、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frac{Mm}{{R}^{2}}$=m$\frac{{v}^{2}}{R}$,得v=$\sqrt{\frac{GM}{R}}$,知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frac{\sqrt{2}}{3}$倍.故B正确;
C、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得,F=G$\frac{Mm}{{R}^{2}}$知王跃在火星表面受的万有引力是在地球表面受万有引力的$\frac{4}{9}$倍.故C错误.
D、因为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frac{4}{9}$倍,根据h=$\frac{{v}_{0}^{2}}{2g}$,知火星上跳起的高度是地球上跳起高度的$\frac{9}{4}$倍,为$\frac{9}{4}$h.故D正确.
故选:ABD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和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两个理论,并能灵活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某同学选择了一条理想的纸带,用刻度尺测量时,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图中O点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开始下落的第1个点,A、B、C、D、E、F分别是每打两个点取出的计数点)根据纸带计算:

(1)重锤下落到打B点时的速度是1.94m/s、打E点时的速度是3.11m/s;(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
(2)若重锤的质量为m kg,则重锤从开始下落到打B点时,减少的重力势能是1.91mJ,重锤增加的动能为1.88mJ;(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
(3)若重锤质量为m kg,重锤下落BE高度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为2.97mJ,重锤的动能增加2.96mJ.(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8m/s2)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甲所示,高楼上某层窗口违章抛出一石块,恰好被曝光时间(光线进入相机镜头的时间)为0.2s的相机拍摄到,如图是石块落地前0.2s时间内所成的像(照片已经放大且方格化),每个小方格代表的实际长度为1.5m,忽略空气阻力,g取10m/s2,则(  )
A.石块水平抛出的初速度大小约为22.5 m/s
B.石块将要落地时的速度大小约为7.5 m/s
C.图乙中像的反向延长线与楼的交点就是石块抛出的位置
D.石块抛出位置离地高度约为28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7.如图所示,画出质量为3kg均匀矩形木块在不同情况下所受重力的图示(g取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两个带等量正电的点电荷,固定在图中P、Q两点,MN为PQ连线的中垂线,交PQ于O点,A为MN上的一点.一带负电的试探电荷q,从A点由静止释放,只在静电力作用下运动,取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则(  )
A.q由A向O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B.q由A向O运动的过程电势能逐渐减小
C.q运动到O点时的动能最大
D.q从A运动到O点过程,电场力一定逐渐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关于电源和电流,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电源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
B.打开教室开关,日光灯立刻就亮了,表明导线中自由电荷定向运动的速率接近光速
C.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越多,导体中的电流就越大
D.由公式R=U/I可知,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某同学在探究物块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如图是从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从O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是50Hz),依照打点的先后依次编为1、2、3、4、5、6,量得x1=2.21cm,x2=3.00cm,x3=3.81cm,x4=4.63cm,x5=5.45cm,x6=6.28cm.

(1)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A.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
B.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
C.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
D.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
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DCBA (用字母填写).
(2)该打点计时器依次打出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  s
(3)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5时,小车的速度大小是v5=0.59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frac{({s}_{4}+{s}_{5}+{s}_{6})-({s}_{1}+{s}_{2}+{s}_{3})}{9{T}^{2}}$.
(5)为了尽量减小实验误差,利用该实验数据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0.82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某同学将一直流电源的总功率PE、输出功率PR和电源内部的发热功率Pr随电流I变化的图线画在同一坐标系中,如右图中的a、b、c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线b表示输出功率PR随电流I变化的关系
B.图中a线最高点对应的功率为最大输出功率
C.在a、b、c三条图线上分别取横坐标相同的A、B、C 三点,这三点的纵坐标一定满足关系PA=PB+PC
D.b、c线的交点M与a、b线的交点N的横坐标之比为1:2,纵坐标之比为 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为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点开始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20s内的位移为150mB.10s末甲乙相遇
C.乙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D.10s前甲在乙的前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