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甲所示,甲、乙两个并排放置的共轴线圈,甲中通有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在t1到t2时间内,甲乙相吸

B. 在t2到t3时间内,甲乙相斥

C. t1时刻两线圈间作用力为零

D. t2时刻两线圈间吸引力最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江阴市四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甲所示,为一种调光台灯电路示意图,它通过双向可控硅电子器件(不分得电压)实现了无级调节亮度。给该台灯接220V的正弦交流电后加在灯管两端的电压如图乙所示,则此时交流电压表的示数为( )

A. 220V B. 110V C. V D. 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福清一中长乐一中等)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闭合金属线圈a悬挂在通电长直导线b的正上方,且和b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当导线b中的电流突然减小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线圈a中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悬线拉力增大

B. 线圈a中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悬线拉力增大

C. 线圈a中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悬线拉力变小

D. 线圈a中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悬线拉力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为f0,在周期性驱动力的作用下做受迫振动,驱动力的频率为f.若驱动力的振幅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f<f0时,该振动系统的振幅随f增大而减小

B. 当f>f0时,该振动系统的振幅随f增大而增大

C. 该振动系统的振动稳定后,振动的频率等于f

D. 该振动系统的振动稳定后,振动的频率等于f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如图甲所示,一固定的矩形导体线圈水平放置,线圈的两端接一只小灯泡,在线圈所在空间内存在着与线圈平面垂直的均匀分布的磁场;已知线圈的匝数n=100匝,总电阻r=1.0Ω,所围成矩形的面积S=0.040m2,小灯泡的电阻R=9.0Ω,磁感应强度随时间按如图乙所示的规律变化.求:

(1)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

(2)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

(3)在磁感应强度变化的时间内,通过小灯泡的电荷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电机、电动机铭牌上所标电流、电压为有效值

B. 电容器的击穿电压为所加交变电压的平均值

C. 交流电压表所示电压值为瞬时值

D. 保险丝的熔断电流值为有效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L1和L2是输电线,甲、乙是两个互感器,通过观测接在甲、乙中的电表读数,可以间接得到输电线两端电压和通过输电线的电流.若已知图中n1:n2=100:1,n3:n4=1:10,V表示数为220V,A表示数为l0A,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电压互感器,输电线两端电压是2.2×103V

B.乙是电压互感器,输电线两端电压是2.2×103V

C.甲是电压互感器,通过输电线的功率2.2×106W

D.乙是电压互感器,通过输电线的功率2.2×106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7届湖北省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理综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人在O点将质量为m的飞镖以不同大小的初速度沿OA水平投出,A为靶心且与O在同一高度,如图所示,飞镖水平初速度分别是v1、v2时打靶在上的位置分别是B、C,且AB:BC=1:3 则

A. 两次飞镖从投出后到达靶的时间之比t1:t2=l:3

B. 两次飞镖投出的初速度大小之比v1:v2=2:1

C. 两次飞镖的速度变化量大小之比△V1:△V2=3:1

D. 适当减小m可使飞镖投中靶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多选题

北京时间2010年12月27日消息,在南极洲8000英尺的冰层下,巨型望远镜——冰立方中微子望远镜的建设工作已经完成。冰立方中微子望远镜是建在南极的一个巨型望远镜,它的目的是发现以光速穿过地球的中微子,这是一种令人难以捉摸的牙原子粒子。在β衰变中常伴有一种称为中微子的粒子放出,中微子的性质十分特别,因此在实验中很难探测。1953年,莱尼斯和柯文建造了一个有大水槽和探测器组成是实验系统,利用中微子与水中的的核反应,间接地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中微子与水中发生核反应,产生中子和正电子,即中微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为0和0

B. 若上述核反应产生的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后,可以转变为两个光子,即。已知正电子与电子的质量都为9.1×10-31kg,则反应中产生的每个光子的能量约为16.4×10-14J

C. 若上述核反应产生的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则正电子与电子相遇后可能只转变为一个光子

D. 具有相同动能的中子和正电子,中子的物质波的波长小于正电子的物质波波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