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在“共点力合成”实验中,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要使每次合力与分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必须(  )
A、每次将橡皮条拉到同样的位置
B、每次把橡皮条拉直
C、每次准确读出弹簧秤的示数
D、每次记准细绳的方向

(1) B  (2) A    

解析试题分析:(1)在“共点力合成”实验中,因为用两只弹簧秤和一只弹簧秤都把节点拉到同一点,即橡皮条的伸长量相同,所以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选项B正确。(2)、要使每次合力与分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必须每次将橡皮条拉到同样的位置,选项B正确。
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分)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向体积为V1的纯油酸中加入酒精,直到油酸酒精溶液总体积为V2:②用注射器吸取上述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小量筒,当滴入n滴时体积为V0;③先往边长为30~40 cm的正方形浅盘里倒入约2cm深的水;④用注射器往水面上滴1滴上述溶液,等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并在玻璃板上描出油酸薄膜轮廓的形状;⑤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形状的玻璃板,放在画有许多边长为a的小正方形的坐标纸上,数出轮廓范围内正方形的总个数为N。则上述过程遗漏的步骤是                                    ;油酸分子直径的表达式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测得某电梯在上行起动阶段的速度如下表所示:

(l)在坐标纸上描点如图所示,请在图中作出电梯在0~6.0s内的速度一时间图线;

(2)由所作图线判断,在0~6.0s内电梯加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每空3分共6分)如图所示,是测电流表内电阻的电路图。实验时,先将滑动变阻器R1触头位置移至最右端,使其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然后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2,移动触头位置,使电流表满偏,指针指在Ig刻度处;再闭合S2,改变电阻箱R0阻值,使电流表指针指在Ig/3刻度处,此时电阻箱阻值R0=10Ω,则电流表内阻Rg=   ,由于存在系统误差,测出的阻值和真实傎相比    (填“偏大、相等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分)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采用下图a的装置,通过改变重物的质量,利用计算机可得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像。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b)所示。(g=10
滑块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m=_________kg;滑块和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分)如图甲所示,用包有白纸的质量为1.00kg的圆柱棒替代纸带和重物,蘸有颜料的毛笔固定在电动机上并随之匀速转动,使之替代打点计时器。当烧断悬挂圆柱棒的线后,圆柱棒竖直自由下落,毛笔就在圆柱棒面上的纸上画出记号,如图乙所示。设毛笔接触棒时不影响棒的运动,并测得记号之间的距离依次为26.1mm、50.0mm、74.0mm、98.0mm、122.2mm、146.1mm,由此验证机械能守恒,已知电动机铭牌上标有“1200r/min”字样。根据以上内容,可得:

(1)毛笔画相邻两条线的时间间隔 =        s,图乙中纸带的      端是圆柱棒的悬挂端(填左或右)。
(2)根据乙所给的数据,可知毛笔画下记号C时,圆柱棒下落的速度       ;画下记号D时,圆柱棒下落的速度      ;记号C、D之间棒的动能的变化量为        J,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为      J(,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现要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物理规律。给定的器材如下:一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斜面(如图)、小车、计时器一个、米尺。

⑴填入适当的公式或文字,完善以下实验步骤(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
①让小车自斜面上方一固定点A1从静止开始下滑到斜面底端A2,记下所用的时间t。
②用米尺测量A1与A2之间的距离s,则小车的加速度a=            
③用米尺测量A1相对于A2的高度h,设小车所受重力为mg,则小车所受的合外力F=               
④改变             ,重复上述测量。
⑤以h为横坐标,1/t2为纵坐标,根据实验数据作图。如能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可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规律。
⑵在探究如何消除上述实验中摩擦阻力影响的过程中,某同学设计的方案是:
①调节斜面倾角,使小车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测量此时A1点相对于斜面底端A2的高度h0
②进行⑴中的各项测量。
③计算与作图时用(h-h0)代替h
对此方案有以下几种评论意见:
A.方案正确可行。
B.方案的理论依据正确,但利用所给的器材无法确定小车在斜面上是否做匀速运动。
C.方案的理论依据有问题,小车所受摩擦力与斜面倾角有关。
其中合理的意见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分)在“探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某同学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记录了小车及其所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从合适位置开始选取若干计数点ABCDEF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有4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

则打点计时器打D点时小车速度         m/s(保留3位有效数字);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如图所示是一位同学用手拉动纸带通过电磁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旁边附着一把毫米刻度尺,电磁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根据纸带上点的排列情况可判定,手拉动纸带的运动是________(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由A到C这段距离为____________cm,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