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分)(1)“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可以采用图所示的甲或乙方案来进行.

比较这两种方案,________(选填:“甲”或“乙”)方案好些,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拉橡皮筋的细绳应稍长一些

B.在"探究弹簧弹力与其伸长量"关系的实验中,作出弹力和弹簧长度的图象也能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C.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需要求出打点纸带的平均速度

(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活动中:

①某同学将实验器材组装如图所示。在接通电源进行实验之前,请你指 出该装置中的错误或不妥之处:

                       

 ②改正实验装置后,该同学顺利地完成了实验。下图是他在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图中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由图中的数据可算得小车的加速度a为        m/s2.(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甲 机械能守恒条件是只有重力做功,甲方案摩擦阻力较乙方案小;(2)AB ; (3) ①.打点计时器不应使用干电池,应使用交流电源;实验中没有平衡小车的摩擦力;小车初始位置离打点计时器太远      (只要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  ②0.19~0.20内均正确

【解析】

试题分析:(1)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首先明确实验原理以及产生误差的原因,要从有利于减小实验误差和便于操作的角度进行选择.机械能守恒的前提是只有重力做功,实际操作的方案中应该使摩擦力越小越好.故甲方案好一些,因为这个方案摩擦阻力较小,误差小,操作方便,实验器材少.

(2)为了能准确的画出拉力的方向,拉橡皮筋的细线应稍长一点,便于找出两个距离较远的点确定方向,故A正确;由可知,F与x成正比,故作出图象后,图象的斜率为劲度系数,故B正确;在探究功和速度变化关系时,由求出速度,不需求出平均速度,故C错误.

(3)①由图可知,打点计时器不应使用干电池,应使用交流电源;实验中没有平衡小车的摩擦力;小车初始位置离打点计时器太远,无法得出足够多的点进行分析.

②采用逐差法求加速度,

考点:本题考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等多个力学实验的原理及操作方法和实验数据的处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 (7分)在用重锤下落来验证机械能守恒时,某同学按照正确的操作选得纸带如图所示.其中O是起始点,A、B、C、D、E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5个点,打点频率为f=50 Hz.该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O到A、B、C、D、E各点的距离,并记录在图中(单位cm)

①这五个数据中不符合有效数字读数要求的是________(填A、B、C、D或E)点读数。

②该同学用重锤在OC段的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OC距离用h来表示,他用vc=计算与C点对应的物体的即时速度,得到动能的增加量,这种做法_________(填对或不对)。正确计算公式vc=_________           。(用题中字母表示)

③如O点到某计数点距离用h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该点对应重锤的瞬时速度为v,则实验中要验证的等式为_________。

(2)(11分)在《测定干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某同学所用的电路图如图所示,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1

2

3

4

5

6

U/V

1.42

1.36

1.08

1.21

1.14

1.07

I/A

0.04

0.08

0.12

0.16

0.20

0.24

①实验误差分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种。该实验的系统误差主要_________引起的,由于系统误差本实验电动势的测量值E测______真实值E真(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用画U-I图线求电动势和内阻的优点在于可以尽量减小实验的_________误差。

②在如图给出的U-I坐标系中用已知的数据画出U-I图线(横、纵坐标的起点已经规定好),从图象中可以发现该同学记录的第___________组数据有错误。

③求得电动势E=________V,内阻r=______Ω。(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1届北京东城区示范校高三综合练习理科数学卷(二) 题型:实验题

(1) (7分)在用重锤下落来验证机械能守恒时,某同学按照正确的操作选得纸带如图所示.其中O是起始点,A、B、C、D、E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5个点,打点频率为f="50" Hz.该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O到A、B、C、D、E各点的距离,并记录在图中(单位 cm)

①这五个数据中不符合有效数字读数要求的是________(填A、B、C、D或E)点读数。
②该同学用重锤在OC段的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OC距离用h来表示,他用vc=计算与C点对应的物体的即时速度,得到动能的增加量,这种做法_________(填对或不对)。正确计算公式vc="_________           " 。(用题中字母表示)
③如O点到某计数点距离用h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该点对应重锤的瞬时速度为v,则实验中要验证的等式为_________。
(2)(11分)在《测定干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某同学所用的电路图如图所示,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1
2
3
4
5
6
U/V
1.42
1.36
1.08
1.21
1.14
1.07
I/A
0.04
0.08
0.12
0.16
0.20
0.24
①实验误差分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种。该实验的系统误差主要_________引起的,由于系统误差本实验电动势的测量值E测______真实值E真(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用画U-I图线求电动势和内阻的优点在于可以尽量减小实验的_________误差。
②在如图给出的U-I坐标系中用已知的数据画出U-I图线(横、纵坐标的起点已经规定好),从图象中可以发现该同学记录的第___________组数据有错误。

③求得电动势E=________V,内阻r=______Ω。(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福州八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 题型:实验题

(1)(6分)某校学习兴趣小组在研究“探索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图是某次实验得出的纸带,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舍去前面比较密集的点,从0点开始,每5个连续点取1个计数点,标以1、2、3……。各计数点与0计数点之间的距离依次为d1=3cmd2=7.5cmd3=13.5cm,则①物体做       的运动,②物体通过1计数点的速度1=     m/s;③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 =         m/s2.

(2)(6分)在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中,某 小组得出如图所示的图(F与AO共线),图中         是F1与F2合成的理论值;     是F1与F2合成的实际值,在实验中如果将两个细绳套换成两根橡皮条,那么实验结果是否变化?
答:        (填“变”或“不变”)。

(3)(10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 受合外力F及质量M的关系实验。图为实验装置简图,A为小车,B为打点计时器,C为装有砂的砂桶(总质量为m),D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

①若保持砂和砂桶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及对应的数据如表1所示。    

次数
1
2
3
4
5
小车加速度a/(m?s-2)
1.98
1.48
1.00
0.67
0.50
小车质量M/kg
0.25
0.33
0.50
0.75
1.00
质量倒数/kg-1
4.00
3.00
2.00
1.33
1.00

根据表1数据,为直观反映F不变时aM的关系,请在图所示的方格坐标纸中选择恰当的物理量建立坐标系,并作出图线。从图线中得到F不变时,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
②某同学在探究aF的关系时,把砂和砂桶的总重力当作 小车的合外力F,作出a-F图线如图所示,试分析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

③在这个实验中,为了探究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要保持第三个物理量不变,这种探究方法叫做
                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0-2011学年北京东城区示范校高三综合练习理科数学卷(二) 题型:实验题

(1) (7分)在用重锤下落来验证机械能守恒时,某同学按照正确的操作选得纸带如图所示.其中O是起始点,A、B、C、D、E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5个点,打点频率为f=50 Hz.该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O到A、B、C、D、E各点的距离,并记录在图中(单位 cm)

①这五个数据中不符合有效数字读数要求的是________(填A、B、C、D或E)点读数。

②该同学用重锤在OC段的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OC距离用h来表示,他用vc=计算与C点对应的物体的即时速度,得到动能的增加量,这种做法_________(填对或不对)。正确计算公式vc=_________            。(用题中字母表示)

③如O点到某计数点距离用h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该点对应重锤的瞬时速度为v,则实验中要验证的等式为_________。

(2)(11分)在《测定干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某同学所用的电路图如图所示,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1

2

3

4

5

6

U/V

1.42

1.36

1.08

1.21

1.14

1.07

I/A

0.04

0.08

0.12

0.16

0.20

0.24

①实验误差分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种。该实验的系统误差主要_________引起的,由于系统误差本实验电动势的测量值E测______真实值E真(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用画U-I图线求电动势和内阻的优点在于可以尽量减小实验的_________误差。

②在如图给出的U-I坐标系中用已知的数据画出U-I图线(横、纵坐标的起点已经规定好),从图象中可以发现该同学记录的第___________组数据有错误。

③求得电动势E=________V,内阻r=______Ω。(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