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读出下列各次测量中的读数
(1)用伏特表的0~3V档测电路中某两点间的电压时,表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从伏特表读出的电压是
1.70
1.70
 V
(2)在测定金属丝的直径时,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如图所示.可知该金属丝的直径d=
0.900
0.900
mm.
(3)一游标卡尺的主尺最小分度为1mm,游标上有10个小等分间隔,现用此卡尺来测量工件的直径,如图所示.该工件的直径为
29.8
29.8
mm.
分析: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首先确定电表所选的量程,然后根据量程确定分度值,再根据指针的位置读数.
游标卡尺读数的方法是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是固定刻度读数加上可动刻度读数,在读可动刻度读数时需估读.
解答:解:(1)电压表所选的量程是0-3V,每一小格是0.1V,根据指针的位置,电压表示数是1.70V.
(2)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为0.5mm,可动刻度读数为0.01×40.0m=0.400mm,所以最终读数为0.900mm.
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29m,游标读数为0.1×8mm=0.8mm,所以最终读数为29.8mm.
故本题答案为:(1)1.70
(2)0.900
(3)29.8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游标卡尺读数的方法是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是固定刻度读数加上可动刻度读数,在读可动刻度读数时需估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使用中值电阻为25Ω(×1档)的多用电表测量两个定值电阻R1和R2,(已知R1和R2的阻值分别约为20Ω和30KΩ),在下列各项操作中选出尽可能准确地测量各阻值、并符合多用电表使用规则的操作:
A.转动选择开关使其尖端对准“×1k”档
B.转动选择开关使其尖端对准“×100”档
C.转动选择开关使其尖端对准“×10”档
D.转动选择开关使其尖端对准“×1”档
E.转动选择开关使其尖端对准“OFF”档
F.将两表笔分别接触R1两端,读出R1的阻值后,随即断开
G.将两电表笔分别接触R2两端,读出R2的阻值后随即断开
H.将两表笔短接,调整欧姆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到O欧姆位置.
所选操作的合理顺序为:
DHFAHGE
DHFAHGE

(2)如图所示,一只黑箱有A、B、C三个接线柱,规定每两个接线柱间最多只能接一个电器元件.并且已知黑箱内的电器元件是一只电阻和一只二极管.某同学利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用正确的操作方法依次进行了6次测量,将每次红、黑表笔的位置和测得的阻值都填入了下表.?
红表笔接 A A B B C C
黑表笔接 B C A C A B
测得阻值(Ω) 100 10k 100 10.1k 90 190
由表中的数据可以判定:?
电阻接在
AB
AB
两点间,阻值为
100
100
Ω.二极管接在
AC
AC
两点间,其中正极接在
C
C
点.二极管的正向阻值为
90
90
Ω,反向阻值为
10K
10K
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在“探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1所示.某同学在纸带上共选择7个计数点A、B、C、D、E、F、G,打点计时器每0.02s打一个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他量得各点到A点的距离如图1所示.则:

①本实验中所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
50
50
Hz;
②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B=
0.25
0.25
m/s,BE间的平均速度
.
V
BE
=
0.40
0.40
m/s.
③纸带的加速度a=
1.00
1.00
m/s2.(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2)某同学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 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
①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
3.6
3.6
N.
②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
D
D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
(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Ⅰ、某同学为估测摩托车在水泥路上行驶时所受的牵引力,设计了下述实验:将输液用500ml的玻璃瓶装适量水后,连同输液管一起绑在摩托车上,调节输液管的滴水速度,刚好每隔1.00s滴一滴.该同学骑摩托车,先使之加速至某一速度,然后熄火,让摩托车在同一路面上沿直线滑行.如图1为某次实验中水泥路面上的部分水滴(左侧为起点)设该同学质量为50kg,摩托车质量为150kg,g=10m/s2.根据该同学的实验结果可估算(空气阻力不计,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①骑摩托车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3.79m/
s
2
 
3.79m/
s
2
 

②摩托车加速时的牵引力大小为
796N
796N

Ⅱ、在“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
(1)已知电阻丝的电阻约为10Ω,现备有下列器材供测量该电阻丝的电阻时选用,应选用的器材有
ACFGH
ACFGH
(只填代号)
A、量程是0~0.6A,内阻是0.5Ω的电流表
B、量程是0~3A,内阻是0.1Ω的电流表
C、量程是0~3V,内阻是6KΩ的电压表
D、量程是0~15V,内阻是30KΩ的电压表
E、阻值为0~1KΩ,额定电流为0.5A的滑动变阻器
F、阻值为0~20Ω,额定电流为2A的滑动变阻器
G、蓄电池(6V)
H、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2)请根据现有器材,设计最佳实验电路,并连接好如图2的电路实物图;
(3)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首先他们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不同位置测出金属丝的直径d各三次求平均值.
某次示数如图3所示.金属丝的直径是
0.200
0.200
mm.
②用毫米刻度尺测量
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导线
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导线
的长度,反复测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l.
③断开开关,将实验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
④闭合开关,调节
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
,使电流表和电压表有合适的示数,读出并记下这组数据.
⑤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键位置,重复进行实验,测出6组数据,并记录在表格中.
⑥断开电键S,求出导线电阻R的平均值.
(4)试用测得的R、l、d值写出电阻率计算表达式:
ρ=
πd2R
4l
ρ=
πd2R
4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海淀区模拟)(1)为探究力对同一个原来静止的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可通过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在木板上钉两个铁钉,将并接在一起的相同的橡皮筋的两端固定在铁钉的顶端,橡皮筋的中央都挂在小车前端上方的小挂钩上,通过拉动小车使橡皮筋伸长,由静止释放小车,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再利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后端拖动的纸带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
现有主要的探究步骤如下:
a.保持小车由静止释放的位置相同,通过改变并接在一起的相同橡皮筋的条数,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
b.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若干条纸带分别求出小车各次运动的最大速度v1、v2、v3…;
c.做出W-v图象;
d.分析W-v图象.如果W-v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W∝v;如果不是直线,可考虑是否存在W∝v2、W∝v3、W∝
v
等关系.
①在实验中,除了图中已有的实验器材以及交流电源、导线、开关以外,还需要哪种测量工具?答:
刻度尺
刻度尺

②对于该实验,下列操作中属于实验要求的是
ABC
ABC
.(填写选项前的序号)
A.小车每次都应从静止开始释放
B.实验中应将平板倾斜适当角度以平衡摩擦力
C.应在纸带上选取点迹间隔均匀的部分计算小车的最大速度v
D.必须测量出小车的质量
(2)利用如图2所示电路测量电压表内电阻RV,该电压表量程为500mV,内电阻约为100Ω.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过程如下:
a.按电路图正确连接好电路,将滑动变阻器R1的滑动头移到左端
b.闭合开关S1和S2并调节R1,使电压表的指针指到满刻度
c.保持开关S1闭合以及滑动变阻器R1的滑动头位置不变,断开S2,调整电阻箱R2的阻值,使电压表的指针指到满刻度的一半
d.读出此时电阻箱R2的阻值R,即为电压表内电阻的测量值
①在备选的实验器材中,有两个滑动变阻器可供选择,它们的铭牌上分别标有:
A.“500Ω,1A”B.“10Ω,2A”
在保证各实验器材均能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为尽可能提高测量精度且便于调节,滑动变阻器R1应选用
B
B
.(选填“A”或“B”)
②用上述方法得到的电压表内电阻的测量值R
大于
大于
电压表内电阻的真实值R.(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③若实验中测得的结果R=100Ω,要将这个电压表改装成量程为5V的电压表,则应串联一个阻值为R=
900
900
Ω的定值电阻.
④为了使上述根据R计算后改装的电压表能更准确地测量电压,下面四种做法中可行的是
D
D
.(填写选项前的序号)
A.在R旁边再串联一个比R小得多的电阻
B.在R旁边再串联一个比R大得多的电阻
C.在R两端再并联一个比R小得多的电阻
D.在R两端再并联一个比R大得多的电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