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精英家教网如图所示,有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从光滑平台上的A点以v0=2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到达C点时,恰好沿C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光滑圆弧轨道,最后小物块滑上紧靠轨道末端D点的质量为M=3kg的长木板.已知木板上表面与圆弧轨道末端切线相平,木板下表面与水平地面之间光滑,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0.4m,C点和圆弧的圆心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求:
(1)小球到达C点时的速度
(2)小物块刚要到达圆弧轨道末端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3)要使小物块不滑出长木板,木板的长度L至少多大?
分析:(1)小物块从A到C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的基本公式求解小球到达C点时的速度.
(2)小物块由C到D的过程中,运用动能定理可求得物块经过D点时的速度.到达圆弧轨道末端D点时,由重力和轨道的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出轨道对物块的支持力,再由牛顿第三定律求出物块对轨道的压力.
(3)物块滑上长木板后做匀减速运动,长木板做匀加速运动,小物块恰好不滑出长木板时,物块滑到长木板的最右端,两者速度相等,根据动量守恒或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公式结合和能量守恒求出此时木板的长度,即可得到木板的长度最小值.
解答:解:(1)小物块在C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vC=
v0
cos60°
=
2
0.5
=4m/s
(2)小物块由C到D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R(1-cos60°)=
1
2
m
v
2
D
-
1
2
m
v
2
C

代入数据解得:vD=2
5
m/s,
小球在D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N-mg=m
mv
2
D
R

代入数据解得:FN=60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 FN′=FN=60N,方向竖直向下.
(3)设小物块刚滑到木板左端到达到共同速度,大小为v,小物块在木板上滑行的过程中,小物块与长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1=
μmg
m
=μg=3m/s2
  a2=
μmg
M
=1m/s2  
速度分别为:v=vD-a1t,v=a2t
对物块和木板系统,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μmgL=
1
2
m
v
2
D
-
1
2
(m+M)v2
解得:L=2.5 m,即木板的长度至少是2.5 m.
答:
(1)小球到达C点时的速度为4m/s.
(2)小物块刚要到达圆弧轨道末端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60N;
(3)要使小物块不滑出长木板,木板的长度L至少为2.5m.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抛运动基本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及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的直接应用,是常见的题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精英家教网(1)在做“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简要实验步骤如下:
A.将画有油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下,数轮廓内的方格数(不足半格的舍去,多于半格的算一个),再根据方格的边长求出油膜的面积S
B.将一滴油酸酒精滴在水面上,待油酸薄膜的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彩笔将薄膜的形状描画在玻璃板上
C.用浅盘装入约2cm深的水,然后用痱子粉或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D.用公式d=V/S,求出薄膜厚度,即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
E.根据油酸酒精的浓度,算出一滴溶液中含油酸的体积V
F.用注射器或滴管将事先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记下量筒内增加一定体积时的滴数
上述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2)为测出量程为3V,内阻约为2kΩ电压表内阻的精确值.实验室中可提供的器材有:
电阻箱R,最大电阻为9999.9Ω定值电阻r1=5kΩ,
定值电阻r2=10kΩ
电动势约为12V,内阻不计的电源E
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的电路图如图所示,先正确连好电路,再调节电阻箱R的电阻值,使得电压表的指针半偏,记下此时电阻箱R有电阻值R1;然后调节电阻箱R的值,使电压表的指针满偏,记下此时电阻箱R的电阻值R2
①实验中选用的定值电阻是
 

②此实验计算电压表内阻RV的表达式为RV=
 

③若电源的内阻不能忽略,则电压表内阻RV的测量值将
 

A.偏大   B.不变     C.偏小      D.不能确定,要视电压表内阻的大小而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3?虹口区二模)为了测量列车的速度及加速度,可采用下述装置:在列车底部安装一个正方形线圈,而在轨道上每隔40m安装一块磁性很强的小磁铁,当列车经过磁铁上方时,有感应电流产生,记录此电流就可换算成列车的速度及加速度.视磁铁上方区域的磁场为匀强磁场,其区域面积与线圈面积相同,磁场方向与线圈截面垂直,磁感应强度B=0.004T,线圈边长l=0.1m,匝数n=5,包括连线总电阻R=0.4Ω.现记录到某列车驶过时的电流-位移图象如图所示,请计算:
(1)在离开O(原点)20m处列车速度v的大小;
(2)从20m处到60m处列车加速度a的大小(假设列车作匀加速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虹口区二模 题型:问答题

为了测量列车的速度及加速度,可采用下述装置:在列车底部安装一个正方形线圈,而在轨道上每隔40m安装一块磁性很强的小磁铁,当列车经过磁铁上方时,有感应电流产生,记录此电流就可换算成列车的速度及加速度.视磁铁上方区域的磁场为匀强磁场,其区域面积与线圈面积相同,磁场方向与线圈截面垂直,磁感应强度B=0.004T,线圈边长l=0.1m,匝数n=5,包括连线总电阻R=0.4Ω.现记录到某列车驶过时的电流-位移图象如图所示,请计算:
(1)在离开O(原点)20m处列车速度v的大小;
(2)从20m处到60m处列车加速度a的大小(假设列车作匀加速运动).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长为6L质量为6m的匀质绳,置于特制的水平桌面上,绳的一端悬垂于桌边外,另一端系有一个可视质点的质量为M的木块,如图所示。木块在AB段与桌面无摩擦,在BE段与桌面有摩擦,匀质绳与桌面的摩擦可忽略。初始时刻用手按住木块使其停在A处,强处于绷紧状态,AB=BC=CD=DE=L,放手后,木块最终停在C处。桌面距离地面高大于6L。
   (1)求木块刚滑至B点时的速度v和木块与BE段的动摩擦因数
   (2)若木块在BE段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变为则木块最终停在何处?
   (3)是否存在一个值,能使木块从A处放手后,最终停在E处,且不再运动?若能,求出该值;若不能,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3年上海市虹口区高考物理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为了测量列车的速度及加速度,可采用下述装置:在列车底部安装一个正方形线圈,而在轨道上每隔40m安装一块磁性很强的小磁铁,当列车经过磁铁上方时,有感应电流产生,记录此电流就可换算成列车的速度及加速度.视磁铁上方区域的磁场为匀强磁场,其区域面积与线圈面积相同,磁场方向与线圈截面垂直,磁感应强度B=0.004T,线圈边长l=0.1m,匝数n=5,包括连线总电阻R=0.4Ω.现记录到某列车驶过时的电流-位移图象如图所示,请计算:
(1)在离开O(原点)20m处列车速度v的大小;
(2)从20m处到60m处列车加速度a的大小(假设列车作匀加速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