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2016年“科学突破奖”颁奖仪式在美国举行,我国科学家王贻芳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带电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点电荷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微元法

B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采用了假设法

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理想模型法

D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在倾角为90°的斜面上的运动,再根据铜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得出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这是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故A错误;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错误;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故C错误;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在倾角为90°的斜面上的运动,再根据铜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得出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这是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故D正确;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所述的实例中(均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的是( )

A.子弹射穿木块的过程

B.木箱沿粗糙斜面匀速下滑的过程

C.人乘电梯加速上升的过程

D.小石块被水平抛出后在空中运动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电动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动势数值上就等于电源正负极之间的电压

B所有电源的电动势都是15V

C体积越大的电源,其电动势一定越大

D不同电源的电动势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根弹簧的下端挂一重物,上端用手牵引使重物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手突然停止到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止。在此过程中,重物的加速度的数值将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再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里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

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C.某物体在某段时间里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

D.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下列不会变化的物理量是(

A.速度 B.角速度 C.向心加速度 D.向心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许多科学家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等等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和所用物理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光电门测算瞬时速度是用了放大法

B伽利略为了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用了控制变量法

C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形状和大小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很多小段,每一小段 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之和代表物体的位移,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物理”二字最早出现在中文中,是取“格物致理”四字的简称,即考察事物的形态和变化,总结研究它们的规律的意思。同学们要再学习物理知识之外,还要了解物理学家是如何发现物理规律的,领悟并掌握处理物理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使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

B.用质点来替代实际运动物体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

C.笛卡尔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伽利略通过比赛斜塔实验证实了,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下列正确的选项是

A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0×1010m/s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103m/s

C人造地球卫星近地圆轨道速度约为79×103m/s

DCRH3动车组速度约为10×103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