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有关放射性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天然放射现象是由居里夫人发现的
B.射线一般伴随着射线产生,这三种射线中,射线电离能力最强
C.衰变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从而放出电子的过程
D.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氡原子核
C

试题分析:天然放射现象是由贝克勒尔发现的;射线一般伴随着射线产生,这三种射线中,射线电离能力最弱;衰变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从而放出电子的过程;半衰期的概念只对无数个原子核的统计结果才有意义,对几个原子无意义可言。选项C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一种放射性元素经过1次α衰变后变成
23490
Th,则原来元素的原子核的质量数是______,原子序数是______,中子数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是人类首先制造出的放射性同位素,其半衰期为2.5min,能衰变为和一个未知粒子.
①写出该衰变的方程;
②已知容器中原有纯的质量为m,求5min后容器中剩余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到装修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比如,有些含有铀、钍的花岗岩等岩石会释放出放射性惰性气体氡,而氡会发生放射性衰变,放出α、β、γ射线,这些射线会导致细胞发生癌变及呼吸道等方面的疾病,根据有关放射性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原子核了
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
C.γ射线一般伴随α或β射线产生,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也最强
D.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核子数减少了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关于物质的微观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于临界体积的铀块不可能发生链式反应
B.随着地球环境的变化,235U的半衰期可能变短
C.阴极射线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产生的高速电子流
D.碘131自发地进行β衰变后,生成的新物质原子核的核子数与碘131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某一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通过电场后分成三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射线1的电离作用在三种射线中最强
B.射线2贯穿本领最弱,用一张白纸就可以将它挡住
C.一个原子核放出一个射线3的粒子后,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比原来少2个
D.一个原子核放出一个射线1的粒子后,形成的新核比原来的电荷数少1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关于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α射线是原子核自发放射出的氦核,它的穿透能力最强
B.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
C.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它的穿透能力最强
D.γ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人类认识原子核的复杂结构并进行研究是从(       )开始的
A.发现电子B.发现质子C.α粒子散射实验D.发现天然放射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九级大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对全世界的环境造成污染,在泄露的污染物中含有131I和137Cs两种放射性核素,它们通过一系列衰变产生对人体有危害的辐射。下面表示放射性元素碘131(衰变的方程是   ,碘131半衰变期为8天,则经过
   天 75%的碘131核发生了衰变。 原子核中的中子数      (     )
A.,8天, 55个B.,16天,82个
C.,16天,82个D.,8天,137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