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精英家教网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使用的实验器材为:待测干电池组(电动势约3V)、电流表(量程0.6A,内阻小于1Ω)、电阻箱(0~99.99Ω)、滑动变阻器(0~10Ω)、单刀双掷开关、单刀单掷开关各一个及导线苦干.考虑到干电池的内阻较小,电流表的内阻不能忽略.
(1)该同学先利用图甲电路图测出电流表的内阻.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③测得电流表内阻约为0.1Ω.此测量值
 
实际值(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引起误差的原因是
 

(2)再按图甲接好电路,断开开关K,将开关S接D,多次调节电阻箱R,测得多组电阻箱的阻值和电流表示数,绘出如图乙的
II
-R图象.由此求出待测干电池组的电动势E=
 
V、内阻r=
 
Ω.(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分析:(1)采用半偏法测量电流表的内阻,根据并联电阻箱后,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分析测量值与实际值的关系.
(2)根据E=IR+Ir推导出
1
I
-R
的关系式,通过图线的斜率以及截距求出电动势和内阻的大小.
解答:解:(1)本实验采用半偏法测量电流表的内阻,实验步骤为)①先闭合电键K,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满偏;②把开关S连到C上,保持滑动变阻器电阻不变,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半偏,电阻箱的电阻即为电流表电阻.
在实验中,并联电阻箱后,总电阻减小,则总电流增大,通过电阻箱的电流大于通过电流表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知,电流表内阻的测量值小于实际值.
(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
E=I(R+RA+r),即
1
I
=
R
E
+
r+RA
E
,由上式可知:图线的斜率是电动势的倒数,图线在纵轴上的截距是
r+RA
E
,由此可得:
E=
△R
1
I
=2.86v
r+RA
E
=0.9
,解得r=2.47Ω..
故答案为:(1)①先闭合电键K,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满偏;
②把开关S连到C上,保持滑动变阻器电阻不变,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半偏,电阻箱的电阻即为电流表电阻.
③小于,并联电阻箱后线路总阻值减小,从而造成总电流增大
(2)2.86,2.47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半偏法测量电流表的原理,以及掌握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原理,知道图线斜率和截距表示的物理意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得到图乙所示的纸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得到图乙所示的纸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AD

A.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B.通过改变橡皮筋的长度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C.通过测量A、B两点间的距离计算小车获得的速度
D.通过测量B、C两点间的距离计算小车获得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在操作步骤中释放纸带和接通电源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
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

②.若挑选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实验时纸带的运动方向是
F→A
F→A
.(选填“A→F”或“F→A”)
③.如图乙所示,已知相邻两个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从A点到B、C、D、E、F点的距离依次为s1、s2、s3、s4、s5(图中未标s3、s4、s5),则由此可求得纸带上由B点到E点所对应过程中,重力对滑块(质量为m)所做的功W=
W=mg(s4-s1
W=mg(s4-s1
,该滑块动能改变量的表达式为△EK=
EK=
1
2
m[(
s5-s3
2T
)2-(
s2
2T
)2]或△EK=
m
8T2
[(s5-s3)2-s22]
EK=
1
2
m[(
s5-s3
2T
)2-(
s2
2T
)2]或△EK=
m
8T2
[(s5-s3)2-s22]
;(结果用题中已知物理量的符号表示);若满足
W≈△EK
W≈△EK
,则重物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实验时让质量为m的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重锤上拖着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乙所示为实验时打出的一条纸带,选取纸带上连续打出的五个点A、B、C、D、E,测出C点距起始点O的距离OC=50.00cm,点A、E间的距离为AE=24.00cm.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周期为0.02秒,重锤的质量m=0.20kg,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由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出:重锤下落到C点时的动能为
0.90
0.90
J,从开始下落到C点的过程中,重锤的重力势能减少了
0.98
0.98
J.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