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分)某同学设计了如题图10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铅笔以代替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与弹簧秤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MN、PQ,并测出间距d,开始时先将木板置于MN处,然后缓慢地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刚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0,以此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将木板放回原处并按住,继续向瓶中加少量水,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1,然后释放木板,并用秒表记下木板运动到PQ处的时间t。

⑴木板的加速度可以用d、t表示为a=       

⑵改变瓶中水的质量重复实验,确定加速度a与弹簧秤示数F1的关系,下列图象能表示该同学实验结果的是       

⑶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是       

A.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B.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

C.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D.可以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实验精度

 

【答案】

 ⑴a=;⑵C;⑶BC

【解析】

试题分析:⑴根据题意可知,当弹簧秤的示数为F1时,释放木板,木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有:d=,解得:a=

⑵对木板、弹簧秤、细绳、矿泉水瓶及瓶中水整体,具有了相同大小的加速度,设木板和弹簧秤的质量为M,矿泉水瓶及瓶中水的质量为m,实验过程中是按住木板,读取弹簧秤的读数为F1,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可知F1=mg,对系统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所以在mM时,a=,图线的纵截距为负值(或横截距为正值),故选项A、B错误;当不满足mM,即F1较大时时,图线不再为直线,且加速度将变化得较慢,即向下弯曲,故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⑶由于水的质量几乎可以连续变化,因此实验时,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故选项B正确;且在水平方向上,木板和弹簧秤整体只受细绳的拉力和桌面的滑动摩擦力f作用,当木板刚刚开始运动时,系统整体处于平衡状态,且木板所受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f,因此有:f=F0,因此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故选项C正确;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为滑动摩擦因数(取决于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正压力大小,显然本实验中这些决定因素未发生变化,所以不能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故选项A错误;当加速度很大时,对时间的测量精度会有所下降,且用挂钩码的方法也能达到这一效果,故选项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问题,属于中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8分)某同学设计了一种测定风力、风速的装置,其原理如图所示,迎风板与一轻弹簧的一端N相接,一起穿在光滑的金属杆上。弹簧是绝缘材料制成的,其劲度系数k=1300N/m,自然长度L0=0.5m,均匀金属杆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制成,迎风板面积为S=0.5m2,工作时总是正对着风吹来的方向。电路中左端导线与金属杆M端固定相连,右端导线接在N点并可随迎风板在金属杆上滑动,且与金属杆接触良好。限流电阻的阻值R=1.0Ω,电源电动势E=12.0V,内阻r=0.5Ω。合上开关,没有风吹时,弹簧处于原长,理想电压表的示数U1=3.0V。求:

(1)无风时金属杆接入电路的电阻R1和单位长度的电阻值;

(2)如果某时刻由于风吹使迎风板向左压缩弹簧,电压表的示数变为U2=2.0V,此时作用在迎风板上的风力;

(3)若风(运动的空气)与迎风板作用后速度变为零,已知(2)问中装置所在处空气的密度为1.3kg/m3,求此时此处风速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3-2014学年黑龙江省高三10月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①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所受拉力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图中(甲)为实验装置简图。他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本题为多选题,有错、不全、不选都得0分).

A.实验时要平衡摩擦力

B.实验时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C.钩码的重力要远小于小车的总重力

D.实验进行时应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

②如图(乙)所示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A、B、C、D、E是计数点(每打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其中L1=3.07cm, L2=12.38cm, L3=27.87cm, L4=49.62cm。则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是_______m/s2。(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2-2013学年浙江省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18分。6+12=18)

(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的左端.将数字测力计固定在小车上,小车放在长木板上.在数字测力计的右侧拴有一细线,细线跨过固定在木板边缘的定滑轮与一重物相连,在重物的牵引下,小车在木板上加速运动,数字测力计可以直接显示细线拉力的大小.

①采用数显测力计测量细线拉力与用重物重力代替拉力的方法相比     (填选项前的字母)

A.可以不用平衡摩擦力

B.直接测量小车(包括测力计)所受的拉力, 可以减少误差

C.利用此实验装置不用测量重物的质量

D.重物的质量要远远小于小车和数显测力计的总质量

②下图是某同学在此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其中两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m/s2.

③保持小车和数字测力计的总质量一定,改变钩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请同学们根据测量数据做出a—F图象.

 

(2).实验桌上有下列仪器

A.待测电源(电动势约3V,内阻约7Ω);

B.直流电流表(量程0~0.6~3A,0.6A挡的内阻约0.5Ω,3A挡的内阻约0.1Ω;)

C.直流电压表(量程0~3~15V,3V挡的内阻约5kΩ,15V挡内阻约25kΩ);

D.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为0~15Ω,允许最大电流为1A);

E.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为0~1000Ω,允许最大电流为0.2A);

F.开关、导线若干;

G.小灯泡“4V  0.4A”。

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①利用给出的器材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要求测量有尽可能高的精度且便于调节,应选择的滑动变阻器是________(填代号)。

②请将图甲中的实物连接成实验电路图;

③某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U-I图象如图乙中图线a所示,由此可知电源的电动势E=_______V,内阻r=_________Ω;

④若要利用给出的器材通过实验描绘出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测量多组实验数据,并画出实验原理电路图;

⑤将(4)步中得到的数据在同一U-I坐标系内描点作图,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线b,如果将此小灯泡与上述电源组成闭合回路,此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____________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0-2011学年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卷 题型:实验题

I (6分)利用图10中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

(1) 为了测得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天平  B.秒表  C.刻度尺

(2) 若实验中所得到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值小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而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均无错误,写出一个你认为可能引起此误差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

II(5分)为了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在实验室里我们通常采取图11甲所示电路测量,请根据该电路图在图11乙中连接实物图.

III(6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定激光波长的实验装置如图12甲所示,激光器发出的一束直径很小的红色激光进入一个一端装有双缝、另一端装有感光片的遮光筒,感光片的位置上出现一排等距的亮点,图12乙中的黑点代表亮点的中心位置.

(1) 通过量出相邻光点的距离可算出激光的波长,据资料介绍,若双缝的缝间距离为a,双缝到感光片的距离为感光片上相邻两光点间的距离为b,则光的波长.该同学测得L=1.0000m,双缝间距a =0.22mm,用带10分度游标的卡尺测感光片上的光点间距时,尺与点的中心位置如图12乙所示.图12乙中第一个光点到第四个光点的距离是__________mm.实验中激光的波长 =________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 如果实验时将红激光换成蓝激光,屏上相邻两光点间的距离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