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如图1所示是用小车拖动纸带用打点计时器测定速度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试求:
(1)打点计时器打下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2)在图2中作出速度-时间图象,并说明小车速度变化的特点

分析 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B点的速度,同理求出C、D的速度,作出v-t图线,结合图线的斜率求出加速度,明确物体的运动性质.

解答 解:(1)B点的瞬时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则${v}_{B}=\frac{{x}_{AC}}{2T}=\frac{0.052}{0.2}=0.26m/s$.
同理,C点的瞬时速度${v}_{C}=\frac{{x}_{BD}}{2T}=\frac{0.084-0.024}{0.2}=0.30m/s$,
D点的瞬时速度${v}_{D}=\frac{{x}_{CE}}{2T}=\frac{0.120-0.052}{0.2}=0.34m/s$,
(2)根据描点法,作出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frac{0.34-0.30}{0.1}=0.40m/{s}^{2}$

答:(1)打点计时器打下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0.26m/s;(2)如图所示;物体做加速度为0.4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点评 本题借助实验考查了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的应用,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练习分析处理纸带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甲所示,A、B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当一个电子以某一初速度只在电场力作用下沿AB由A点运动到B点,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电子到达B点时速度恰为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子在A点的加速度大于在B点的加速度
B.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
C.A点的电势能高于B点的电势能
D.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所示,一辆质量为M=3kg的平板小车A停靠在竖直光滑墙壁处,地面水平且光滑,一质量为m=1kg的小铁块B(可视为质点)放在平板小车A最右端,平板小车A上表面水平且与小铁块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平板小车A的长度L=0.9m.现给小铁块B一个v0=5m/s的初速度使之向左运动,与竖直墙壁发生弹性碰撞后向右运动,g取10m/s2.求:
(1)铁块B滑动到与墙壁碰撞前的速度
(2)通过计算讨论B最后能否停留在小车A上
(3)小铁块B在平板小车A上运动的整个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同学用伏安法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所给的其它器材有:
A.电压表V:0~3~15V       
B.电流表A:0~0.6~3A
C.变阻器R1(20Ω,1A)       
D.变阻器R2(1000Ω,0.1A)
E.电键S和导线若干
(1)变阻器应选用C(标明变阻器代号);
(2)实验测得的6组数据已在U-I图中标出,如图所示.请你根据数据点位置完成U-I图线,并由图线求出该电池的电动势E=1.50V,内阻r=0.500Ω.(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在一次实验技能比赛中,一同学设计了如下电路来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该同学选好器材后,用导线将各器材连接成如图1所示实物连线电路(如图2是其电路原理图),其中R0是保护电阻.

①该同学在闭合电键后,发现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在选用器材时,除了导线外,其它器材经检测都是完好的,则出现故障的原因是jd导线断路,(请用接线柱处的字母去表达).
②该同学测量时记录了6组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画出了U-I图线如图3所示.
根据图线求出电池的电动势E=1.48V,内阻r=0.50Ω.(保留两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橡皮筋也像弹簧一样,在弹性限度内,伸长量x与弹力F成正比,即F=kx,k的值与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长度L、横截面积S有关.

(1)有一段横截面是圆形的橡皮筋,应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测量出其k值.下表为橡皮筋受到的拉力F与伸长量x的实验记录,请在图乙中作出F-x图象.
拉力F/N5.010.015.020.025.0
伸长量x/cm1.603.204.806.408.00
(2)由以上实验可求出该橡皮筋的k值为3.1×102N/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在家中用三根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来探究合力的方法,如图丙所示,三根橡皮筋在O点相互连接,拉长后三个端点用图钉固定在A、B、C三点.在实验中,可以通过刻度尺测量橡皮筋的长度来得到橡皮筋的拉力大小,并通过OA、OB、OC的方向确定三个拉力的方向,从而探究求其中任意两个拉力的合力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只需要测量橡皮筋的长度,不需要测出橡皮筋的原长
B.为减小误差,应选择劲度系数尽量大的橡皮筋
C.以OB、OC为两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必与OA在一条直线上且长度与OA相等
D.多次实验中即使O点不固定,也可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来线圈接电流表A,副线圈接定值电阻R=110Ω,熔断电流为0.5A的保险丝串联灯泡D后一起并联在R两端,已知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0:1,原线圈接入电压为u=220$\sqrt{2}$sin100πt(V),电流表、保险丝均不计内阻,则(  )
A.S断开与否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恒为4.4W
B.电流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07A
C.开关闭合后原线圈输入电压相应增加
D.开关闭合后原线圈中电流相应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 其v-t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在0~4s和4~6s两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6s内位移是30m
B.0~4s的平均速度是5m/s
C.0~4s运动方向与4~6s 的运动方向相反
D.0~4s的加速度和4~6s 的加速度之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图示是两个从不同地点出发沿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A和B的速度-时间图象,已知它们在t2时刻相遇,则由图可知(  )
A.出发时,物体A在前,物体B在后
B.在0到t2时刻的这一过程中,物体A和物体B的平均速度相等
C.相遇前,在t1时刻,A、B两物体相距最远
D.t2时刻之前,A在后,B在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