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当物体m=1kg以一定初速度从A点滑上传送带,从B点以5m/s的速度飞出,求物体在A的速度?传送带L=2m.

分析 据题分析可知物体滑上传送带后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先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再由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求解物体在A的速度即可.

解答 解:由于物体在B点的速度大于传送带的速度,可知物体滑上传送带后作匀减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a=$\frac{μmg}{m}$=μg=2m/s2
由${v}_{B}^{2}$-${v}_{A}^{2}$=-2aL得 vA=$\sqrt{{v}_{B}^{2}+2aL}$=$\sqrt{{5}^{2}+2×2×2}$=$\sqrt{33}$m/s≈5.7m/s
答:物体在A的速度为5.7m/s.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物块的运动规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没有画出)固定一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一根质量为m的通电直导线垂直于纸面水平放置在斜面上,直导线恰好能保持静止,电流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已知直导线受到的安培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斜面对直导线的支持力大小可能是(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A.0B.mgC.$\frac{{\sqrt{3}}}{2}$mgD.$\sqrt{3}$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在“和平使命-2014联合军演”的“垂直截击行动”中,中国空降兵某部的一名伞兵从高空静止的直升飞机上跳下,在t0时刻打开降落伞,在3t0时刻以速度v2着地.他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在0~t0时间内加速度不变,在t0~3t0时间内加速度减小
B.降落伞打开后,降落伞和伞兵所受的阻力越来越小
C.在t0~3t0的时间内,平均速度$\overline{v}$>$\frac{{v}_{1}+{v}_{2}}{2}$
D.若第一个伞兵打开降落伞时第二个伞兵立即跳下,则他们在空中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所示,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斜劈A,底面靠在粗糙的竖直墙面上,力F通过球心水平作用在光滑球B上,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当力F增大时,系统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劈A受到的力的个数不变B.斜劈A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增大
C.光滑球B对地面的压力一定不变D.光滑球B受到的合力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光滑平行金属轨道如图所示,斜轨与水平轨道在bb′处平滑连接(图中未画出),水平轨道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de、d′e′间宽度是bc、b′c′间宽度的2倍,质量、电阻均 相同的金属棒P、Q分别放置于轨道ab、a′b′和de、d′e′段,P棒位于距水平轨道高度为h处,从静止开始无初速释放.已知金属轨道电阻不计,bc、b′c′和de、d′e′轨道足够长,重力加速度为g.求:
(1)P棒刚滑到bb′位置时速度大小v;
(2)P、Q的最终最大速度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在如图所示电路中,E为电源电动势,r为电源内阻,R1为可变电阻,当R1调大时(  )
A.R2上的功率增大B.R3上的功率增大C.Ro上的功率增大D.R上的功率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伽利略研究变速运动规律时做了著名的“斜面实验”:他测量了铜球在较小倾角斜面上运动的位移和时间,发现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增大斜面倾角,该规律仍然成立.于是,他外推到倾角为90°的情况,得出结论(  )
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
B.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C.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惯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质量相等的两个质点a、b在同一位置开始沿竖直方向运动,v-t图象如图所示,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由图象可知(  )
A.在t2时刻两个质点在同一高度
B.在0~t1时间内,a质点处于失重状态
C.在t1~t2时间内,a质点的机械能不变
D.在0~t2时间内,合外力对两个质点做功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黑体辐射的研究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入射强度的最大值向频率较小的方向移动
B.实物粒子的动量越大,其德布罗意波长越小
C.β射线是原子核内部一个质子转化成一个中子同时释放出一个电子产生
D.核子结合成原子核一定有质量亏损,并释放出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