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某同学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①用游标上有10个小格的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如图1所示,摆球直径为
2.06
2.06
cm.把摆球用细线悬挂在铁架台上,测量摆线长,通过计算得到摆长L.
②用秒表测量单摆的周期.当单摆摆动稳定且到达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记为n=0,单摆每经过最低点记一次数,当数到n=60时秒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该单摆的周期是T=
2.24
2.24
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测量出多组周期T、摆长L数值后,画出T2-L图象如图2,此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是
C
C

A.g     B.
1
g
      C.
4π2
g
      D.
g
4π2

④与重力加速度的真实值比较,发现测量结果偏大,分析原因可能是
D
D

A.振幅偏小  B.在单摆未悬挂之前先测定其摆长
C.将摆线长当成了摆长  D.开始计时误记为n=1
⑤该小组的另一同学没有使用游标卡尺也测出了重力加速度.他采用的方法是:先测出一摆线较长的单摆的振动周期T1,然后把摆线缩短适当的长度△l,再测出其振动周期T2.用该同学测出的物理量表达重力加速度为g=
g=
4π2△l
T
2
1
-
T
2
2
g=
4π2△l
T
2
1
-
T
2
2

(2)(8分)有一个小灯泡上标有“4.8V  2W”的字样,现在测定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并作出小灯泡的电功率P与它两端电压的平方U 2的关系曲线.有下列器材可供选用:
A.电压表V1(0~3V,内阻3kΩ)    B.电压表V2(0~15V,内阻15kΩ)
C.电流表A(0~0.6A,内阻约1Ω)   D.定值电阻R1=3kΩ     E.定值电阻R2=15kΩ           F.滑动变阻器R(10Ω,2A)  G.学生电源(直流6V,内阻不计)    H.开关、导线若干
①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实验中所用电压表应选用
A
A
,定值电阻应选用
D
D
,从而改装电压表;
②为减小实验误差,并要求从零开始多测几组数据,请在图4的方框内画出满足实验要求的电路图;
③根据实验数据作出P-U2图象,下面的图4中四个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C
C

分析:(1)考查游标卡尺和秒表的读数:先读主尺(只读整数),再加上游标尺(格数乘以分度分之一,格数找对齐的一个不估读),
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和数学知识得到重力加速度与T2-L图象斜率的关系.由单摆周期公式,求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根据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分析重力加速度测量值偏大的原因.
(2)已知灯泡的额定电压,则根据串联电路的规律可得出电压表,根据实验的要求可以确定定值电阻的选取;
要求从零开始,则应采用分压接法,同时考虑灯泡内阻与电流表内阻的关系可以确定电流表的接法;
由功率公式可得出功率与电压之间的关系,从而由数学知识可以得出正确的图象.
解答:解:(1)①直径:主尺:2.0cm,游标尺对齐格数:6个格,读数:6×0.1=0.60mm=0.06cm,所以直径为:2.0+0.06=2.06cm
②由单摆全振动的次数为n=30次,秒表读数为t=67.2s,该单摆的周期是T=2.24s
③根据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2L
T2
可知,T2-l图线斜率k=
4π2
g
,故选C.
④根据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2L
T2
可知,
A、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与振幅无关,振幅偏小,不影响测量结果,故A错误;
B、在未悬挂摆球之前先测定好摆长,摆长偏小,g偏小,故B错误
C、以摆线长作为摆长来计算,摆长偏小,g偏小,故C错误
D、开始计时误记为n=1,则周期偏小,g偏大,故D正确;
故选D
⑤先测出一摆线较长的单摆的振动周期T1
T1=2π
L
g

然后把摆线缩短适当的长度△l,再测出其振动周期T2
T2=2π
L-△l
g

解得:g=
4π2△l
T
2
1
-
T
2
2

(2)①由题意可知,灯泡的额定电压为4.8V,而给出的电压表中有15V和3V两种,选用15V的电压则误差较大;而选用3V的电压表,则量程偏小,故可以串联一个电阻进行分压;由题意可知,选择3KΩ的电阻可以使量程扩大2倍,故选用D即可;故可以选取3V的电压表和3kΩ的电阻串联充当电压表使用;
②因题目中要求多测几组数据进行作图,故实验中选用分压接法,并且将R1与电压表串联充当电压表使用,电流表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故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③由功率公式可得:P=
U2
R
;若R为定值的话,则P与U2应为一次方程;但因为灯泡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故功率随温度不再是线性关系,而是随着电压的增大,而使功率减小,故P与U2图象应为C;
故答案为:(1)①2.06
②2.24
③C
④D
g=
4π2△l
T
2
1
-
T
2
2

(2)①A,D
②如图
③C
点评:(1)常用仪器的读数要掌握,这是物理实验的基础.掌握单摆的周期公式,从而求解加速度,摆长、周期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本题为探究型实验,应注意两个电压表均无法保证要求,故可以采用串联的方式可以对电表进行改装;此类题目近几年越来越多,故应注意把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如果已知摆球直径为2.00cm,让刻度尺的零点对准摆线的悬点,摆线竖直下垂,如图1甲所示,那么

(1)单摆摆长是
87.60
87.60
cm.如果测定了4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1乙中秒表所示,那么秒表读数是
75.2
75.2
s,单摆的摆动周期是
1.88
1.88
s.
(2)如果他测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CD
CD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计为50次
(3)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与T的数据,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如图2,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g=
4π2
k
4π2
k
.(用k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在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97.50cm,摆球直径为2.0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则:
(1)单摆摆长为
98.50
98.50
cm.
(2)如果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B
B

A.测摆线长时摆球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数记为50次
(3)为了提高实验精确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与T的数据如图所示,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g=
4π2
k
4π2
k
.(用k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某同学在《测定光波的波长》实验中的实验步骤有:
①取下遮光筒左侧的元件,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能直接沿遮光筒轴线把屏照亮;
②按合理顺序在光具座上放置各光学元件,并使各元件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
③用米尺测量双缝到屏的距离;
④用测量头(其读数方法同螺旋测微器)测量数条亮纹间的距离.
在操作步骤②时还应注意
单缝和双缝的距离约为5-10cm
单缝和双缝的距离约为5-10cm
单缝和双缝平行
单缝和双缝平行

(2)以下哪些操作能够增大光屏上相邻两条亮纹之间的距离
BD
BD

A.增大单缝和双缝之间的距离
B.增大双缝和光屏之间的距离
C.将红色滤光片改为绿色滤光片
D.减小双缝之间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97.44cm,球直径由如图游标卡尺测得.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如图所示,则:小球直径为
2.125
2.125
cm,该摆摆长为
98.5025
98.5025
 cm,秒表所示读数为
99.8
99.8
s.
(2)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摆球应在经过最
(填“高”或“低”)点的位置时开始计时,并用秒表测量单摆完成多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求出周期.
(3)若用L表示摆长,单摆完成20次全振动所用时间为t,那么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1600π2L
t2
1600π2L
t2

(4)有两个同学利用假期分别去参观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 的物理实验室,各自在那里利用先进的DIS系统较准确 地探究了“单摆的周期T与摆长L的关系”,他们通过校园网交换实验数据,并由计算机绘制了T2~L图象,如图甲所示.去北大的同学所测实验结果对应的图线是
B
B
(选填“A”或“B”).另外,在南大做 探究的同学还利用计算机绘制了两种单摆的振动图象(如图乙),由图可知,两单摆摆长之比La/Lb=
4
9
4
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使用的双缝的间距d为0.025cm.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和滤光片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并使单缝和双缝竖直且互相平行.当屏上出现了干涉图样后,通过测量头(与螺旋测微器原理相似,手轮转动一周,分划板向左或向右移动0.500mm)观察第一条亮纹的位置如图(a)所示,读数为1.128mm;第五条亮纹位置如图(b)所示,读数为
5.880
5.880
mm,测出双缝与屏的距离L为50.00cm,待测光的波长λ=
5.94×10-7
5.94×10-7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