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7.有一辆货车下装有4根相同的弹簧.当不装货时,每根弹簧全长为30厘米,如果装10吨货物时,每根弹簧的全长为29厘米;当将弹簧拆下后,全长是30.5厘米,问货车车厢的重量是多少?(设每根弹簧受力是均匀的,g=10N/kg)

分析 根据题意知道弹簧的原长为30.5cm,分别对不装货和装10吨货物两种情况,由胡克定律列式,即可求解.

解答 解:设车厢重G车厢
不装货物时,作用在弹簧上的力为G车厢.弹簧的压缩量 x1=30.5-30=0.5cm
装货物时,作用在弹簧上的力为 (G车厢+10×103×10)N=(G车厢+105)N
弹簧的压缩量x2=30.5-29=1.5cm
根据胡克定律知,弹簧受到的力与压缩量成正比,得到
   $\frac{\frac{{G}_{车厢}}{4}}{\frac{{G}_{车厢}+1{0}^{5}}{4}}$=$\frac{{x}_{1}}{{x}_{2}}$
代入数据解得 G车厢=5×104N
答:货车车厢的重量是5×104N.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要确定弹簧的压缩量和所受的压力,要明确胡克定律F=kx中,x是弹簧压缩量或伸长量,不是弹簧的长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如图所示,足够长粗糙绝缘细杆水平放置,其上套有一带正电荷,质量为m的小球,装置处在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现使小球以大小为v0,方向水平向右的初速度运动,则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关于小球机械能的损失量结论正确的是(  )
A.不可能为0B.可能为$\frac{1}{8}$mv${\;}_{0}^{2}$C.可能为$\frac{1}{4}$mv${\;}_{0}^{2}$D.可能为$\frac{1}{2}$mv${\;}_{0}^{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图是用纸带拖动小车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记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秒.试求:
(1)打点计时器打下B、C、D各点时小车的即时速度依次为0.26m/s、0.3m/s、0.34m/s
(2)小车的加速度0.4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竖直放置的一对平行金属板的左极板上用绝缘线悬挂了一个带电的小球,将平行金属板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绝缘线与左极板的夹角为θ,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在a位置时,电流表的读数为I1,夹角为θ1;当滑片在b位置时,电流表的读数为I2,夹角为θ2,则(  )
A.小球带正电B.θ1<θ2C.I1<I2D.I1=I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所示,a、b、c为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其中c为ab的中点,已知a、b两点的电势分别为φa=1V,φb=9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场在c点的电势一定为5 V
B.a点处的场强Ea一定小于b点处的场强Eb
C.正电荷从a点运动到b点过程中电势能一定增大
D.正电荷只受电场力作用,从a点运动到b点过程中动能一定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关于磁感线和电场线的描述,正确的有(  )
A.电场线起止于电荷,磁感线起止于磁极
B.电场线不一定闭合,磁感线一定闭合
C.磁感线是自由小磁针在磁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
D.沿磁感线方向磁场不断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1927年,两位美国物理学家在实验中得到了电子束通过铝箔时的衍射图案,如图所示.图中,“亮圆”表示电子落在其上的概率大,“暗圆”表示电子落在其上的概率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飞机着陆后在跑道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初速度是60m/s,加速度大小是6m/s2,则飞机着陆后12s内的位移是(  )
A.1152mB.300mC.288mD.无法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所示,一物体在沿圆周方向、大小不变的拉力F作用下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关于此过程拉力所做的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总的位移是零,所以拉力所做的功为零
B.拉力所做的功不为零,应等于F•2πR,由此可得出结论:“功就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
C.可以将圆周分割成无数段,然后利用公式W=W1+W2+…+Wn=F(l1+l2+l3+…+ln)cosθ(θ为小段位移ln与拉力F间的夹角),来计算总功
D.拉力子啊前半段路程所做的功为F•πR,后半段路程所做的功为-F•πR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