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下列物体或人,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

①研究跳水运动员在跳水比赛中的空中姿态

②研究长跑运动员在万米长跑比赛中

③研究一列火车通过某路口所用的时间

④研究我国科学考察船去南极途中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二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导轨间的距离L=0.40m,金属导轨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夹角θ=37°,在导轨所在平面内,分布着磁感应强度B=0.50T、方向垂直于导轨所在平面的匀强磁场.金属导轨的一端接有电动势E=4.5V、内阻r=0.50Ω的直流电源.现把一个质量m=0.040kg的导体棒ab放在金属导轨上,导体棒恰好静止.导体棒与金属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导体棒与金属导轨接触的两点间的电阻R0=2.5Ω,金属导轨电阻不计,g取10m/s2.已知sin37°=0.60,cos37°=0.80,求:

(1)通过导体棒的电流;

(2)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以及方向;

(3)导体棒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二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第2s内和第3s内速度方向相反

B.第2s内和第3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第3s内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

D.第5s内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届宁夏银川二中高三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实验室新进了一批低电阻的金属丝(如实物图中电阻),已知金属丝的电阻率ρ=1.7×10﹣8Ω•m.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测算使用的金属丝长度.他们选择了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导线和学生电源等.在实验中,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并在实验中获得较大的电压调节范围,

(1)应从如图1所示的A、B、C、D四个电路中选择 电路来测量金属丝电阻;

(2)请把图2的实物按照原理图连接起来,要求导线不能交叉.

(3)他们使用千分尺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3所示,金属丝的直径为 mm;

(4)测出电压表示数为2.0V时,电流表示数为0.5A,根据金属丝电阻值,可估算出绕制这个螺线管所用金属丝的长度约为 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届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高三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一物块沿着光滑斜面从静止开始下滑,滑到斜面底端进入粗糙水平轨道运动直至静止,其速率﹣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已知vm=6m/s,g=10m/s2.求:

(1)物体在斜面上下滑的长度;

(2)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西安一中高一上期期末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作用在物体上能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一组力是( )

A.1N, 4N, 8N B.6N, 7N, 9N

C.2N, 3N,6N D.3N, 5N, I5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太原五中高二上期期末物理卷(解析版)(理)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是粒子速度选择器的原理图,如果粒子所具有的速率v=E/B那么

A.带正电粒子必须沿ab方向从左侧进入场区,才能沿直线通过

B.带负电粒子必须沿ba方向从右侧进入场区,才能沿直线通过

C.不论粒子电性如何,沿ab方向从左侧进入场区,都能沿直线通过

D.不论粒子电性如何,沿ba方向从右侧进入场区,都能沿直线通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冀州市高一上期期末考试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质量M=3kg的长木板放在水平光滑的平面上,在水平恒力F=11N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如图所示,当速度达到1m/s时,将质量m=4kg的物体轻轻放到木板的右端,已知物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0.2,(),求:

(1)物体经过多次时间才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

(2)物体与木板相对静止后,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届山东省高三第四次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两个平行金属板间存在匀强电场,与两板上边缘等高处有两个质量相同的带电小球,P小球从紧靠左极板处由静止开始释放,Q小球从两板正中央由静止开始释放,两小球最终都能运动到右极板上的同一位置,则从开始释放到运动到右极板的过程中它们的:( )

A.运行时间tP=tQ

B.电势能减少量之比△EP:△EQ=2:1

C.电荷量之比qP:qQ=2:1

D.动能增加量之比△EKP:△EK=4: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