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关于运动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B.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C.曲线运动一定是变加速运动
D.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数值和速度数值都不变的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分析 曲线运动的特征是速度方向时刻变化,所以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曲线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但加速度不一定变化,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都不变的运动不一定是直线运动,例如匀速圆周运动

解答 解:A、曲线运动的条件,合外力与速度不一条直线上,故速度方向时刻变化,所以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故A正确. 
B、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例如自由落体运动,速度在增加,但是直线运动,故B错误.
C、曲线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但加速度不一定变化,例如平抛运动,加速度不变,是匀变速曲线运动,故C错误.
D、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都不变的运动不一定是直线运动,例如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大小、速度大小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要掌握两个特殊的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的加速度恒定,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大小、速度大小不变,但加速度和速度方向时刻变化,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甲所示,光滑且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MN、PQ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两导轨间距L=0.30m.导轨电阻忽略不计,其间连接有固定电阻R=0.40Ω.导轨上停放一质量m=0.10kg、电阻r=0.20Ω的金属杆ab,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B=0.50T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竖直向下.用一外力F沿水平方向拉金属杆ab,使之由静止开始运动,电压传感器可将R两端的电压U即时采集并输入电脑,获得电压U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利用上述条件计算说明金属杆做什么性质的运动?加速度是多大?
(2)求第2s末外力F的瞬时功率;
(3)如果水平外力从静止开始拉动杆2s所做的功W=0.35J,求金属杆上产生的焦耳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子弹以v=1000m/s的速度斜向上射出,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如图所示.若将该速度分解到水平方向vx和竖直方向vy,则水平方向vx的大小为(  )
A.0B.500m/sC.500$\sqrt{3}$m/sD.100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图中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的半径为r,a是它边缘上的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的半径为4r,小轮的半径为2r.b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r.c点和d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在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  )
A.a点与b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B.a点与b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C.a点与c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D.a点与d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某同学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试验中忘记记下小球抛出点的位置,但记下了竖直方向,如图所示,他以小球运动一段时间后的某位置A为坐标质点,竖直向下为y轴正方向,水平向右为x轴正方向建立坐标系,则轨迹上B,C两点并读出了坐标值,取g=10m/s2,据此可知,平抛初速度为2m/s,抛出点的横坐标为-20cm,抛出点的纵坐标为-5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为将一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先要测量其内阻.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电路测量电流表的内阻,先调节R0的阻值,再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其阻值为R1,电流表的示数为I1,保持R0阻值不变,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为R2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2,将电流表按照测量值改装为电压表后,用来测量某电压,测电压表的测量值与该电压的真实值相比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已知圆弧型水平弯道半径R=50m,弯道路面和轮胎最大静摩擦力等于车重0.80倍,求拐弯最大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同学在火车上根据车轮通过两端钢轨交接处时发出的响声来估测火车的速度,他从车轮的某次声响开始计时,并同时数“1”,当他数到“41”时,停止计时,表上的时间显示为25s,已知火车在这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每段钢轨长12.5m,试求火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甲所示,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C(填选项前的符 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2)图甲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ADE(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
E.测量平抛射程OM,ON
(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m1•OM+m2•ON=m1•OP(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
(4)经测定,m1=45.0g,m2=7.5g,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O点的距离如图乙所示,碰撞前、后m1的动量分别为P1和P1′,则P1:P1′=14:11;若碰撞结束是的m2动量为P2′,则P1′:P2′=11:2.9,实验结果说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frac{{p}_{1}}{{p}_{1}′+{p}_{2}′}$为1.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