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分别让一物体按照以下两种情境通过直线上的A、B两点,一种是物体以速度v匀速运动,所用时间为t;另一种是物体从A点由静止出发,先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到某一最大速度,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至B点速度恰减为0,所用时间仍为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为2v,与a1、a2的大小无关
B.可为许多值,与a1、a2的大小有关
C.a1、a2必须是一定的
D.a1、a2必须满足

A

解析试题分析:据题意,以v匀速运动时间t,有:LAB=vt,以a1加速度加速运动,最大速度为vm,又以a2加速度减速运动至0有:LAB=vmt1/2+ vmt2/2,联立以上两式得vm=2v,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只要变速运动的最大速度为vm,加速和减速的时间适当增加或适当减少都可以使加速度发生变化,所以C选项错误;由于a1t1=a2t2=a2(t-t1),经整理得(a1+a2)t1=a2t,而t1=2v/a1,所以有:a1a2/( a1+ a2)=2v/t,所以D选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对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应用,主要涉及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表示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10 m/s,加速度大小为1 m/s2,则物体在停止运动前2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   )

A.0.5 m/s B.1 m/s C.5 m/s D.5.5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 一个物体向东运动了300 m,又向南运动了400 m,用时25s,求物体的平均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分)(1)(6分)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利用光电门针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了研究。如左图所示,用铁架台固定竖直长木板,光电门A、B分别固定在长木板上,AB相距S= 41cm;现从光电门A上方某高度静止释放一个小球,其直径d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出,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7所示。小球通过A、B的时间分别为Δt1=1.05×10-2s、Δt2=3.50×10-3s。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右图所示,读出小球直d=              mm;
②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m/s2;(计算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若以固定点为起点画出若干矢量,分别代表质点在不同时刻的速度,则这些矢量的末端所形成的轨迹被定义为“速矢端迹”。由此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匀速直线运动的速矢端迹是点
B.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矢端迹是射线
C.平抛运动的速矢端迹是抛物线
D.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矢端迹是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图(a)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时间差,测出汽车的速度。图(b)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Δt=1.0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14(b)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     m,汽车的速度是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描述的运动中可能的有(       )

A.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为零 B.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D.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质量为2kg的物体在x—y平面上作曲线运动,在x方向的速度图像和y方向的位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的初速度为5m/s
B.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6N
C.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垂直
D.2s末质点速度大小为6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为两物体A、B的x-t图象,根据图象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第3 s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
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 s才开始运动
C.在5 s内两物体的位移相同,5 s末A、B相遇
D.在5 s内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