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分)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利用打点计时器进行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实验时测得小车的质量为,木板的倾角为。实验过程中,选出一条比较清晰的纸带,用直尺测得各点与A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AB=;AC=;AD=;AE=。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T,重力加速度为g,小车与斜面间摩擦可忽略不计。那么打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            ;取纸带上的BD段进行研究,合外力做的功为          ,小车动能的改变量为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瞬时速度,因此有:

vD,vB,△Ekmm=

重力做功为:W=mg(d3-d1)sinθ。

考点: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PQ为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
(1)确定小球的平均落点的方法是:
用圆规画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的落点圈在里面,圆心既是小球平均落点位置
用圆规画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的落点圈在里面,圆心既是小球平均落点位置

(2)图甲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b球落点痕迹如图乙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平面,米尺的零刻点与O点对齐.则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为
55.7
55.7
cm.
(3)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不小心把a、b球位置换了,即把质量较大的a球(质量为ma)当成了被碰球,把质量较小的b球(质量为mb)当成了入射球.结果b球单独滚下时,平均落点为C点,而b球与a球相碰后无能向前抛出,b球和a球平均落点分别为A点和B点(如图甲所示).该同学测出了相关的物理量,利用这些数据也能判断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判断的依据是看
maOB
maOB
maOA+mbOC
maOA+mbOC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3?济南一模)(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
①为了消除长木板与小车间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必须在长木板远离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块薄木板,反复移动薄木板的位置,直至不挂砂桶时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做
匀速直线
匀速直线
运动.
②挂上砂桶后,某同学只改变小车的质量进行测量.他根据实验得到的几组数据作出图乙的a-m图象,请根据图乙在答题卡上的图丙中作出a-
1
m
图象.

③根据图丙,可判断本次实验中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大小为
0.06
0.06
N.
(2)某物理实验小组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测量一待测电阻的阻值.可选用器材的代号和规格如下:
电流表A1(量程250mA,内阻r1=5Ω,)
电流表A2(量程300mA,内阻r2约为5Ω)
待测电阻R(阻值约为100Ω)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10Ω)
蓄电池E(电动势为6V,内阻,r约为1Ω)
单刀单掷开关S,导线若干
①小组同学根据实验器材所设计的实验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但两只电表的符号没有明确.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2所示的实验器材在答题卡上按电路原理图连成实验电路,并在电表下方的虚线框内标明两只电表的符号.

②他们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
两电流表A1、A2的读数I1、I2
两电流表A1、A2的读数I1、I2
用所测物理量表示待测电阻的计算式为Rx=
I1
I2-I1
r1
I1
I2-I1
r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7?铜山县模拟)在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把第一个点(初速度为零)记作O点,测出点O、A间的距离为68.97cm,点A、C间的距离为15.24cm,点C、E间的距离为16.76cm,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9.80m/s2,重锤的质量为1.00kg,则打点计时器在打O点到C点的这段时间内,重锤动能的增加量为
8.00
8.00
J(保留三位有效数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8.25
8.25
J(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利用这个装置还可以测量出重锤下落的加速度a=
9.5
9.5
m/s2
(3)在实验中发现,重锤减小的重力势能总大于重锤增大的动能,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重锤带着纸带下落的过程中存在着阻力的作用,用题目中的相关数据可以求出重锤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为
0.3
0.3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06-2007学年北京市崇文区高三(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PQ为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
(1)确定小球的平均落点的方法是:______.
(2)图甲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b球落点痕迹如图乙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平面,米尺的零刻点与O点对齐.则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为______cm.
(3)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不小心把a、b球位置换了,即把质量较大的a球(质量为ma)当成了被碰球,把质量较小的b球(质量为mb)当成了入射球.结果b球单独滚下时,平均落点为C点,而b球与a球相碰后无能向前抛出,b球和a球平均落点分别为A点和B点(如图甲所示).该同学测出了相关的物理量,利用这些数据也能判断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判断的依据是看______和______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