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已知金属铯的逸出功为1.88eV,氢原子能级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基态的过程中最多可释放出6种频率的光子
B.一个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基态的过程中最多可释放出3种频率的光子
C.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过程中辐射出的光子能使金属铯发生光电效应
D.大量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基态过程中发出的光照射金属铯,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8.32eV
E.用光子能量为11eV的极紫外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会有氢原子跃迁到n=2能级

分析 AB、根据数学组合公式${C}_{n}^{2}$ 求出氢原子可能辐射光子频率的种数;
C、根据光电效应发生条件,结合能级间跃迁时,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
D、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结合跃迁能量差,从而求得光电子最大初动能;
E、能级间跃迁时,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能级差越大,辐射的光子频率越高.

解答 解:A、根据${C}_{4}^{2}$=6,可知,n=4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基态的过程中最多可释放出6种频率的光子,故A正确;
B、根据${C}_{3}^{2}$=3知,这些n=3能级的氢原子可以辐射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B错误;
C、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过程中辐射出的光子能量为△E=3.4-1.51=1.89eV,
而金属铯的逸出功为1.88eV,符合光电效应发生条件.故C正确;
D、根据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可知,n=2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基态过程中发出的光能量为△E′=13.6-3.4=10.2eV,再根据EKm=hv-W,则有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EKm=10.2-1.88=8.32eV故D正确;
E、由于氢原子的能级,基态的氢原子为能级为-13.6eV,而n=2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基态过程中发出的光能量为△E′=13.6-3.4=10.2eV,因此11eV的两种光子不可能出现跃迁现象.故E错误.
故选:ACD.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光电效应的条件以及知道能级间跃迁时辐射或吸收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注意电离时,吸引能量可以大于能级之差,而跃迁必须是两能级之差,否则不会发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指针式多用表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仪器,请完成下列问题:

(1)在使用多用电表测量时,指针的位置如图(a)所示,若选择开关拨至“×1”挡,则测量的结果为18Ω;若选择开关拨至“50mA”挡,则测量结果为23.0mA.
(2)多用电表测未知电阻阻值的电路如图(b)所示,电池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R0为调零电阻,Rg为表头内阻,电路中电流I与待测电阻的阻值Rx关系图象如图(c)所示,则该图象的函数关系式为I=$\frac{E}{{R}_{0}+{R}_{g}+r+{R}_{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在研究某物体的运动规律时,打点计时器打下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未画出.由纸带上的数据可知,打E点时物体的速度VE=0.25m/s,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0.30m/s2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在“在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关系”的实验中,某种待测材料金属丝接人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cm,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1所示,其读数应为0.399mm(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2)某实验小组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次数1234567
U/V0.100.300.701.001.501.702.30
I/A0.020.060.160.220.340.460.52
由以上实验数据可知:
①本次实验的电流表选用的是B、电压表选用的是C、滑动变阻器选用的  是F(填以下器材前的字母).
A.电流表A1( 0-100mA,内阻约为l0Ω)
B.电流表A2( 0-0.6A,内阻约为0.1Ω)
C.电压表V1(0-3V,内阻约为3kΩ)
D.电压表V2(0-15V,内阻约为15kΩ)
E.滑动变阻器R1( 0-l000Ω,0.2A)
F.滑动变阻器R2( 0-20Ω,2A)
②测量Rx是采用图2中的甲(填“甲”“乙”“丙”或“丁”)电路图.

③可以估算出金属丝电阻率约为C(填选项前的字母).
A.1×10-2Ω•m B.1×10-3Ω•m  C.1×10-6Ω•m  D.1×10-8Ω•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是工厂自动化包装生产线的部分示意图,生产线将装有产品的包装盒通过水平传送带输送至自动装箱机装箱.由于可能有包装盒没装产品,为在装箱前将空盒拣出,有人采用了一种简单办法:在传送带旁加装鼓风机产生一个风力作用区,使包装盒受到垂直于传送带运动方向、大小恒定的水平风力,让原本和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的空盒滑离传送带而装有产品的盒子仍和传送带一起匀速前进.下列对空盒在风力作用区中的运动分析正确的是(  )
A.空盒做直线运动,速度方向和风力方向相同
B.空盒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C.空盒在传送带运动方向的速度分量一直减小
D.空盒做直线运动,速度方向介于风力和传送带运动方向之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实验小组用下列器材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欧姆表电路,通过调控电键S和调节电阻箱,可使欧姆表具有“×1”、“×10”两种倍率.
A.干电池:电动势E=1.5V,内阻r=0.5Ω
B.电流表mA:满偏电流Ig=1mA,内阻Rg=150Ω
C.定值电阻R1=1200Ω
D.电阻箱R2:最大阻值999.99Ω
E.电阻箱R3:最大阻值999.99Ω
F.电阻箱R4:最大阻值9999Ω
G.电键一个,红、黑表笔各1支,导线若干

(1)该实验小组按图1正确连接好电路.当电键S断开时,将红、黑表笔短接,调节电阻箱R2,使电流表达到满偏电流,此时闭合电路的总电阻叫做欧姆表的内阻R,则R=1500Ω,欧姆表的倍率是“×10”(选填“×1”、“×10”).
(2)闭合电键S:
第一步:调节电阻箱R2和R3,当R2=14.5Ω且R3=150Ω时,再将红、黑表笔短接,电流表再次达到满偏电流.
第二步:在红、黑表笔间接入电阻箱R4,调节R4,当电流表指针指向图2所示的位置时,对应的欧姆表的刻度值为1850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当小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两个小球的受力情况(  )
A.A球受3个力作用,B球受2个力作用B.A球受2个力作用,B球受3个力作用
C.A球受3个力作用,B球受3个力作用D.A球受2个力作用,B球受2个力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一物体做初速度不等于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3m/s2,在n秒内的平均速度为12.35m/s(n>3).则$\frac{n}{2}$秒末的速度为12.35m/s,在(n-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10.4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为等腰棱镜,真空中a、b两束单色光与棱镜轴线OO′等距,两束光折射后相交于图中的P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在真空中的光速va>vb
B.该棱镜对光的折射率na>nb
C.通过棱镜的时间ta>tb
D.a、b两束光从同一介质射入真空过程中,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θa>θ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