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分)小亮同学为研究某电学元件(最大电压不超过2.5V,最大电流不超过0.55A)的伏安特性曲线,在实验室找到了下列实验器材:
A.电压表(量程是3V,内阻是6kΩ的伏特表)
B.电压表(量程是15V,内阻是30kΩ的伏特表)
C.电流表(量程是0.6A,内阻是0.5Ω的安培表)
D.电流表(量程是3A,内阻是0.1Ω的安培表)
F.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5Ω),额定电流为0.6A
G.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00Ω),额定电流为0.6A
直流电源(电动势E=3V,内阻不计)
开关、导线若干。
该同学设计电路并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得到如下数据(I和U分别表示电学元件上的电流和电压)。

I/A
0
0.12
0.21
0.29
0.34
0.38
0.42
0.45
0.47
0.49
0.50
U/V
0
0.20
0.40
0.60
0.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①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电流表选    ;电压表选     ;滑动变阻器选   。(以上均填写器材代号)

②请在上面的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③在图(a)中描出该电学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④据图(a)中描出的伏安特性曲线可知,该电学元件的电阻随温度而变化的情况为:                                 

⑤把本题中的电学元件接到图(b)所示电路中,若电源电动势E=2.0V,内阻不计,定值电阻R=5Ω,则此时该电学元件的功率是_______W。

①C;A;F;(3分);②如答图1所示(2分);③如答图2所示(2分);④元件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分);⑤0.14~0.18W均可(3分)。

解析
试题分析:①由于某电学元件的最大电压不超过2.5V,最大电流不超过0.55A,故为了测量准确,电压表选择量程为3V的A,电流表选择量程为0.6A的C,又由于测量的是伏安特性曲线,故电压需要从0开始变化,故电路应该采用分压式,滑变阻器选用较小的阻值,以方便操作,故变阻器选择F;
②由于待测元件的电阻约为≈4.5Ω,故对于小电阻宜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实验的误差较小,电路采用分压式连接,故电路图为答图1所示;
③根据表中的数据,描点,连线即可得图像为答图2所示;
④由曲线可知,曲线向电压轴靠近,则说明元件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该项也可以计算出电压较小时,较大时的电阻值进行比较,也会得出元件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结论。
⑤由于待测元件的电阻是变化的,故我们可以在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坐标系上再画出等效电源的特性直线,等效电源的电动势为2.0V,定值电阻相当于其内阻,故它与元件的曲线相交于一点,则该点对应的电压与电流值就是元件两端的电压和其中通过的电流,故电压约为0.58V,电流约为0.27A,故电学元件的电功率为P=UI=0.58V×0.27A=0.17W(注意:只要结果在0.14~0.18W均可)。
考点:测某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计算元件的电功率。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使用打点计时器来分析小车运动情况的实验中,有如下基本步骤:
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
B、安好纸带 
C、松开纸带让物体带着纸带运动
D、接通交流电源 
E、取下纸带
F、断开开关
这些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为             
(2)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打印点未画出。
①试根据纸袋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B、C、D、E、F五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下表(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②将B、C、D、E、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直角坐标系中,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③由所画速度—时间图像求出小车加速度为__________m/s2(该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④由逐差法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m/s2(该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某同学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打出的纸带如下图(a)所示,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T。

(1)测出纸带各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1、S2、S3、S4,为使实验结果更精确一些,该同学计算加速度的公式应为a =                。
(2)另有位同学通过测量,作出a-F图象,如图(b)所示,试分析:图象不通过原点的原因是:
                    ,图象上部弯曲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分)某学习小组为探究导电溶液的电阻在体积相同时,电阻值与长度的关系。选取了一根乳胶管,里面灌满了盐水,两端用粗铜丝塞住管口,形成一段封闭的盐水柱。进行了如下实验:
⑴该小组将盐水柱作为纯电阻,粗测其电阻约为几千欧。现采用伏安法测盐水柱的电阻,有如下实验器材供选择:

A.直流电源:电动势12V,内阻很小,额定电流为1A; 
B.电流表A1:量程0~10mA,内阻约10Ω; 
C.电流表A2:量程0~600mA,内阻约0.5Ω; 
D.电压表V:量程0~15V,内阻约15kΩ; 
E.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Ω;
F.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5kΩ;
G.开关、导线等。
在可供选择的器材中,应选用的电流表是    (填“A1”或“A2”),应该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    (填“R1”或“R2”)。
⑵该小组已经完成部分导线的连接,请你在实物接线图中完成余下导线的连接。

⑶握住乳胶管的两端把它均匀拉长,多次实验测得盐水柱长度L、电阻R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长度L(cm)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电阻R(kΩ)
 
1.3
 
2.1
 
3.0
 
4.1
 
5.3
 
6.7
 
为了研究电阻R与长度L的关系,该小组用纵坐标表示电阻R,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线,你认为横坐标表示的物理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人骑自行车由静到动,除了要增加人和车的动能以外,还要克服空气及其他阻力做功。为了测量人骑自行车的功率,某活动小组在操场的直道上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离出发线5m、10m、20m、30m……70m的地方分别划上8条计时线,每条计时线附近站几个学生,手持秒表,听到发令员的信号后,受测者全力骑车由出发线启动,同时全体学生都开始计时,自行车每到达一条计时线,站在该计时线上的几个学生就停止计时,记下自行车从出发线到该条计时线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每个计时点的时间都取这几个同学计时的平均值):

(1)以纵轴代表自行车运动的距离s,横轴代表运动的时间t,试作出s-t图。

(2)根据⑴作出的s-t图知,自行车在每一路段内的速度变化不是很大,因此可以用某一段的平均速度代替该段的速度。请计算出上述表格中空缺的①、②处的数据:①    m/s;②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本次实验中,设运动过程中学生和自行车所受阻力与其速度大小成正比,其比例系数为15N·s/m,则在20m~30m路段的平均阻力f1与30m~40m路段的平均阻力f2之比f1:f2=      ;若整个过程中该同学骑车的功率P保持不变,则P=     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 (a)所示,其中斜面倾角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 (b)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

①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A.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
B.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
C.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
D.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夹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
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填写)。
②图16(b)中标出的相信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_________s。
③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5=_________。
④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分)(1)(4分)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中,A、B两球同时落地,说明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___________。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将两个相同的轨道固定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最下端水平,其中轨道2与光滑水平轨道平滑相接.现把两个质量相等的小钢球,从倾斜轨道的相同位置由静止同时释放,则他将观察到的现象是:在水平轨道上球1击中球2,这说明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____            _。

(2)(10分)若用图3所示的平抛仪来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该实验所需器材包括:附带金属小球的斜槽,木板及竖直固定支架,白纸,图钉,          ,三角板,重锤,铅笔等。
实验简要步骤如下:
 
A.让小球多次从___位置上由静止滚下,记下小球运动的一系列位置.
B.安装好器材,注意__________,记下轨道末端O点和过O点的竖直线.
C.测出曲线上某点的坐标x、y,用v=__   __。算出该点的瞬时速度.
D.取下白纸,以O为原点,以竖直线为轴建立坐标系,用平滑曲线画平抛轨迹.
上述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
(3)(4分)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记录了下图所示的一段轨迹ABC.已知物体是由原点O水平抛出的,C点的坐标为(60,45),则平抛物体的初速度为v0=___________m/s,物体经过B点时下落的高度为hB=___________m.(取g="10"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实际电流表有内阻,测量电流表内阻的电路如图所示。供选择的仪器如下:
①待测电流表(,内阻约300Ω),②电流表 (,内阻约100Ω),③定值电阻(300Ω),④定值电阻(10Ω),⑤滑动变阻器 (Ω),⑥滑动变阻器 (Ω),⑦干电池(1.5V),⑧电键S及导线若干。

(1)定值电阻应选          ,滑动变阻器应选          。(在空格内填写序号)
(2)用连线连接实物图。

(3)补全实验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触头移至最    填“左端”或“右端”)
②闭合电键S,移动滑动触头至某一位置,记录的读数
③多次移动滑动触头,记录的读数
④以为纵坐标,为横坐标,作出相应图线,如图所示。

(4)根据图线的斜率及定值电阻,写出待测电流表内阻的表达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分)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将不同数量的钩码分别挂在竖直弹簧下端,进行测量,根据实验所测数据,利用描点法作出了所挂钩码的重力G与弹簧总长L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 N/m.

(2)(12分)研究小车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其中斜面倾角θ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b)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

①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A.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 
B.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 
C.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 
D.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穿过限位孔 
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用字母填写)
②图(b)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      s.
③计数点6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6=              
④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