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1所示,卫星A、B、C在相隔不远的不同轨道上,以地球为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且绕行方向相同,若在某个时刻恰好在同一直线上,则当卫星A转过一个周期时,下列关于三颗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颗卫星的位置仍在一条直线上

B.卫星A的位置超前于B,卫星C的位置滞后于B

C.卫星A的位置滞后于B,卫星C的位置超前于B

D.卫星A的位置滞后于B和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2004年7月25日,中国用长征运载火箭成功的发射了“探测二号”卫星.如图是某监测系统每隔2.5s拍摄的,是关于起始匀加速阶段火箭的一组照片.已知火箭的长度为40m,用刻度尺测量照片上的长度,结果如图1所示.火箭的加速度a=
8
8
m/s2,火箭在照片中第2个像所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υ=
42
42
m/s.
(2)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为探究物体作直线运动过程中s随t变化的规律,某实验小组经过实验和计算得到下表的实验数据
物体运动的起止点 所测的
物理量
测量次数
1 2 3 4 5
A→B 时间t(s) 0.89 1.24 1.52 1.76 1.97
时间t2(s2 0.79 1.54 2.31 3.10 3.88
位移s(m) 0.25 0.50 0.75 1.00 1.25
根据表格数据,请你在如图2所示的坐标系中,纵、横轴分别选择合适的物理量和标度作出关系图线.并根据图线分析得出物体从A→B的过程中s随t变化的定量关系式:
s=0.31t2
s=0.31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4年联合国第58次全体会议作出决议,将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并高度评价物理学在认识世界、改变人类社会、提高人的科学素质等方面所起的重大作用。回答26—30题。

26、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库仑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B、爱因斯坦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C、法拉第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

D、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

27、万有引力定律首次揭示了自然界中物体间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力不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引起的

B、人造地球卫星离地球越远,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越大

C、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

D、宇宙飞船内的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是由于没有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

28、电磁感应现象提示了电和磁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这一发现,发明了许多电器设备。下列用电器中,哪个没有利用电磁感应原理

A、动圈式话筒       B、白炽灯泡     

C、磁带录音机       D、日光灯镇流器

29、硅光电池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光辐射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若有N个频率为v的光子打在光电池极板上,这些光子的总能量为(h为普朗克常数)

A、hv         B、Nhv             C、Nhv           D、2Nhv

30、静电在各种产业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复印等,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几乎都是让带电的物质微粒在电场作用下奔向并吸附在电极上。现有三个粒子abcp点向下射入由正、负电极产生的电场中,它们的运动轨迹如图1所示,则

A、a带负电荷,b带正电荷,c不带电荷

B、a带正电荷,b不带电荷,c带负电荷

C、a带正电荷,b不带电荷,c带正电荷

D、a带正电荷,b带负电荷,c不带电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1所示,卫星A、B、C在相隔不远的不同轨道上,以地球为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且绕行方向相同,若在某个时刻恰好在同一直线上,则当卫星A转过一个周期时,下列关于三颗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颗卫星的位置仍在一条直线上

B.卫星A的位置超前于B,卫星C的位置滞后于B

C.卫星A的位置滞后于B,卫星C的位置超前于B

D.卫星A的位置滞后于B和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广东省湛江一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题型:单选题

 如图1所示,卫星A、B、C在相隔不远的不同轨道上,以地球为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且绕行方向相同,若在某个时刻恰好在同一直线上,则当卫星A转过一个周期时,下列关于三颗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颗卫星的位置仍在一条直线上

B.卫星A的位置超前于B,卫星C的位置滞后于B

C.卫星A的位置滞后于B,卫星C的位置超前于B

D.卫星A的位置滞后于B和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