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9.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长l=8.3m,质量为M=1kg的木块随传送带一起以v1=2m/s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传送带的传送速度恒定),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当木块运动至最左端A点时,一颗质量为m=20g的子弹以v0=300m/s水平向右的速度正对射入木块并穿出,穿出速度v=50m/s,以后每隔1s就有一颗子弹射向木块,设子弹射穿木块的时间极短,且每次射入点各不相同,g取10m/s2.求:
(1)在被第二颗子弹击中前,木块向右运动离A点的最大距离?
(2)木块在传达带上最多能被多少颗子弹击中?
(3)木块在皮带上运动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

分析 (1)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出子弹穿过木块的瞬间,木块的速度,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出在被第二颗子弹击中前,木块向右运动离A点的最大距离.
(2)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子弹被一颗子弹击中到下一颗子弹击中,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从而确定最多能被多少颗子弹击中.
(3)根据功能关系求出被一颗子弹击中到下一颗子弹击中这段时间内所产生的热量,包括子弹击穿木块的过程中产生的内能,与传送带发生相对滑动产生的内能,从而得出木块和传送带这一系统产生的总内能.

解答 解:(1)第一颗子弹射入木块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得  mv0-Mv1=mu+Mv1′,
解得 v1′=3m/s
木块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a=μg=5m/s2
木块速度减小为零所用时间 t1=$\frac{{v′}_{1}}{a}$=0.6s<1s.
所以木块在被第二颗子弹击中前向右运动距A点最远时,速度为零,移动距离为 s1=$\frac{{v′}_{1}^{2}}{2a}$
解得:s1=0.9m.
(2)在第二颗子弹射中木块前,木块再向左作加速运动,时间为:t2=1s-0.6s=0.4s
速度增大为:v2=at2=2m/s(恰与传送带同速);
向左移动的位移为:s2=$\frac{1}{2}$at22=$\frac{1}{2}$×5×0.42=0.4m,
所以两颗子弹射中木块的时间间隔内,木块总位移S0=S1-S2=0.5m方向向右
第16颗子弹击中前,木块向右移动的位移为:s=15×0.5m=7.5m,
第16颗子弹击中后,木块将会再向右先移动0.9m,总位移为0.9m+7.5=8.4m>8.3m木块将从B端落下.
所以木块在传送带上最多能被16颗子弹击中.
(3)木块向右减速运动过程中板对传送带的位移为:s′=v1t1+s1
产生的热量为:Q1=μMgs′,
木块向左加速运动过程中相对传送带的位移为:s″=v1t2-s2
产生的热量为:Q2=μMgs″,
第16颗子弹射入后木块滑行时间为t3有:v1′t3-$\frac{1}{2}$at32=0.8,
解得:t3=0.4s
木块与传送带的相对位移为:S=v1t3+0.8
产生的热量为:Q3=μMgs,
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Q=15(Q1+Q2)+Q3
解得:Q=195.5J;
答:(1)在被第二颗子弹击中前,木块向右运动离A点的最大距离为0.9m.
(2)木块在传达带上最多能被16颗子弹击中.
(3)子弹、木块和传送带这一系统产生的热能是195.5J.

点评 此题综合性非常强,既有动量守恒定律又有匀变速直线运动,要求掌握物理知识要准确到位,能够灵活应用,物体运动过程复杂,分析清楚物体运动过程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分析清楚过程后,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在物理学中,常常用比值来定义物理量,用来表示研究对象的某种性质或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特征.下列关系式中不属于比值定义式的是(  )
A.ω=$\frac{△θ}{△t}$B.I=$\frac{U}{R}$C.P=$\frac{W}{t}$D.C=$\frac{Q}{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人在一超市购物,通过下坡通道时,不小心将购物车松开,购物车由静止开始沿通道下滑,经过0.5s的反应时间后,该人开始匀加速追购物车,且人的最大速度为6m/s,则再经过2s,该人追上购物车.已知通道可看作斜面,倾角为37°,购物车与通道之间的摩擦力等于购物车对通道压力的$\frac{1}{2}$,则人在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约为多少?(整个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6,cos37°=0.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重20N的物体,用质量不计的细线通过摩擦可以忽略的滑轮与重1N的秤盘A相连,线的方向分别为水平和竖直,当在A盘放4N的砝码时,A盘匀速运动.则:
(1)物体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2)当A盘中不放砝码时,桌面对B的摩擦力的大小为1N;
(3)当A盘中放2N的砝码时,桌面对B的摩擦力的大小为3N;
(4)当A盘中放15N砝码时,桌面对B的摩擦力的大小为4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应用激光的事例中错误的是(  )
A.利用激光进行长距离精确测量B.利用激光进行通信
C.利用激光进行室内照明D.利用激光加工坚硬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从静止开始启动的P-t和v-t图象,在0-t1时间内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1=5s.若汽车的质量m=2×103kg,运动过程中阻力不变,求:
(1)汽车所受的恒定阻力大小;
(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3)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内,合外力做的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在水平转台上叠放A、B两物体,当转台匀速转动时,两物体随转台一起旋转,则放在下面的B物体受到力的个数为(  )
A.3个B.4个C.5个D.6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能揭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是(  )
A.α粒子散射实验B.天然放射现象
C.电子的发现D.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牛顿以天体之间普遍存在着引力为依据,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月-地检验”表明地面物体、月球所受地球引力都遵从同样的规律
B.“月-地检验”表明物体在地球上受到的引力是在月球上的60倍
C.行星间引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关系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到的
D.引力常量 G的大小是牛顿利用实验测出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