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I、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讨论了自由落体运动和物体沿斜面运动的问题,提出了这样的猜想:物体沿斜面下滑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时他还运用实验验证了他的猜想.某校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依据伽利略描述的实验方案,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物体沿斜面下滑的运动.
①实验时,让滑块从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沿斜面下滑,并同时打开装置中的阀门,使水箱中的水流到量筒中,当滑块碰到挡板时同时关闭阀门(整个过程中水流可视为均匀稳定的).该实验方案是利用量筒中收集的水量来测量
时间
时间
的.
②下表是该小组同学测得的有关数据,其中s为滑块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下滑的距离,V为相应过程中量筒收集的水量.分析表中数据,根据
在实验误差范围内,
s
V2
是一常数
在实验误差范围内,
s
V2
是一常数
,可以得出滑块沿斜面下滑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次数 1 2 3 4 5 6 7
s/m 4.5 3.9 3.0 2.1 1.5 0.9 0.3
V/mL 90 84 72 62 52 40 23.5
s
V2
/(m?mL-2)
5.6×10-4 5.5×10-4 5.8×10-4 5.5×10-4 5.6×10-4 5.6×10-4 5.4×10-4
③本实验的误差主要来源有:距离测量的不准确,水从水箱中流出不够稳定,还可能来源于:
斜面摩擦不均匀,水量测量不准确,滑块开始下滑和开始流水不同步,滑块停止下滑和停止流水不同步等
斜面摩擦不均匀,水量测量不准确,滑块开始下滑和开始流水不同步,滑块停止下滑和停止流水不同步等
(只要求写出一种).

II、从下表中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设计一电路来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要求方法简捷,有尽可能高的测量精度,并能得到多组数据.
金属丝(L)长度为L0直径为D
电流表(A1)量程10mA内阻r1=40Ω
电流表(A2)量程500μA内阻r2=750Ω
电压表(V)量程10V内阻10kΩ
电阻(R1)阻值为100Ω起保护作用
滑动变阻器(R2)总阻值约20Ω
电池(E)电动势1.5V内阻很小
开关(S)
导线若干
(1)在图2 所示的方框中画出电路图,并标明所用器材的代号.
(2)若选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数据计算电阻率ρ,则所用的表达式ρ=
πD2(I2r2-I1r1)
4L0I1
πD2(I2r2-I1r1)
4L0I1
,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
I1为A1的读数,I2为A2的读数,r1为A1的内阻,r2为A2的内阻,L0为金属丝的长度,D为金属丝的直径
I1为A1的读数,I2为A2的读数,r1为A1的内阻,r2为A2的内阻,L0为金属丝的长度,D为金属丝的直径
分析:(1)关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运动,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由于水是均匀稳定的流出,水的体积和时间成正比,所以该实验只要验证位移与体积的二次方是否成正比,就可验证该运动是否匀变速直线运动.
(2)①由于没有提供电压表,因此需要将小量程的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由于金属丝电阻很大,而且要求多测数据,因此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
②根据实验原理可知,测量出金属丝的电阻,根据电阻定律便可求出待测金属电阻率大小.
解答:解:(1)①关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运动,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由于水是均匀稳定的流出,水的体积和时间成正比,所以量筒中收集的水量可以间接的测量时间.
    ②验证该运动是否匀变速直线运动,关键看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是否成正比,即看位移与体积的二次方是否成正比.所以根据
s
v2
在误差的范围内是一常数,可以得出滑块沿斜面下滑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结论.
    ③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水从水箱中流出不够稳定,还可能来源于距离测量的不准确,滑块开始下滑和开始流水不同步.
(2)①将A2与R1并联,改装为电压表,具体电路如图所示:
②根据实验电路图,读出A1、A2的示数分别为I1、I2,则有:
电阻丝两端的电压为:U=I2(R1+r2)-r1I1    ①
根据电阻定律有:R=
ρL
S
    ②
金属丝的横截面积为:S=
πD2
4
    ③
联立①②③解得:ρ=
πD2(I2r2-I1r1)
4L0I1

I1为A1的读数,I2为A2的读数,r1为A1的内阻,r2为A2的内阻,L0为金属丝的长度,D为金属丝的直径  
故答案为:(1)①时间;②在实验误差范围内,
s
V2
是一常数;③斜面摩擦不均匀,水量测量不准确,滑块开始下滑和开始流水不同步,滑块停止下滑和停止流水不同步等(其他答案合理的也给分)
(1)如图所示
(2)
πD2(I2r2-I1r1)
4L0I1
;I1为A1的读数,I2为A2的读数,r1为A1的内阻,r2为A2的内阻,L0为金属丝的长度,D为金属丝的直径
点评: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把时间转化为水量,因为流入量筒水的量与时间成正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请完成以下两小题。

(1)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讨论了自由落体运动和物体沿斜面运动的问题,提出了这样的猜想:物体沿斜面下滑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时他还运用实验验证了其猜想。某校物理兴趣小组依据伽利略描述的实验方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沿斜面下滑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实验时,让滑块从不同高度由静止沿斜面下滑,并同时打开装置中的阀门,使水箱中的水流到量筒中;当滑块碰到挡板的同耐关闭阀门(整个过程中水流可视为均匀稳定)。该探究方案利用量筒中收集的水量来测量           

    ②下表是该小组测得的有关数据,其中s为滑块从斜面的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下滑的距离,y为相应过程中量筒中收集的水量。分析表中数据,根据     可以得出滑块沿斜面下滑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结论。

次数

1

2

3

4

5

6

7

s/m

4.5

3.9

3.0

2.1

1.5

0.9

0.3

V/mL

90

84

72

62

52

40

23.5

5.6×10-4

5.5×10-4

5.8×10-4

5.5×10-4

5.6×10-4

5.6×10-4

5.4×10-4

③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距离s的测量有误差,水从水箱中流出不够稳定,还可能来源于              等。(写出一种即可)

(2)硅光电池是一种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元件。某同学利用图口所示电路探究某硅光电池的路端电压U与电流I的关系。图中R0=2Ω,电压表、电流表均可视为理想电表。 

    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b中的电路补充完整。

    ②实验一:  

用一定强度的光照射硅光电池,闭合电键S,调节可调电阻的阻值,通过测量得到该电池的UI曲线a(见图c)。则由图象可知,当电流小于200 mA时,该硅光电池的电动势为           V,内阻为          Ω。

    ③实验二:

    减小光照强度,重复实验,通过测量得到该电池的UI曲线b(见图c)。

当可调电阻R的阻值调到某值时,若该电路在实验一中的路端电压为1.5 V,则在实验二中可调电阻R的电功率为         mV(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4分)请完成以下两小题。

(1)(6分)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讨论了自由落体运动和物体沿斜面运动的问题,提出了这样的猜想:物体沿斜面下滑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时他还运用实验验证了其猜想。某校物理兴趣小组依据伽利略描述的实验方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沿斜面下滑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实验时,让滑块从不同高度由静止沿斜面下滑,并同时打开装置中的阀门,使水箱中的水流到量筒中;当滑块碰到挡板的同耐关闭阀门(整个过程中水流可视为均匀稳定)。该探究方案利用量筒中收集的水量来测量           

    ②下表是该小组测得的有关数据,其中s为滑块从斜面的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下滑的距离,y为相应过程中量筒中收集的水量。分析表中数据,根据     可以得出滑块沿斜面下滑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结论。

次数

1

2

3

4

5

6

7

s/m

4.5

3.9

3.0

2.1

1.5

0.9

0.3

V/mL

90

84

72

62

52

40

23.5

5.6×10-4

5.5×10-4

5.8×10-4

5.5×10-4

5.6×10-4

5.6×10-4

5.4×10-4

③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距离s的测量有误差,水从水箱中流出不够稳定,还可能来源于             等。(写出一种即可)

(2)(8分)硅光电池是一种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元件。某同学利用图口所示电路探究某硅光电池的路端电压U与电流I的关系。图中R0=2Ω,电压表、电流表均可视为理想电表。 

    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b中的电路补充完整。

    ②实验一:  

用一定强度的光照射硅光电池,闭合电键S,调节可调电阻的阻值,通过测量得到该电池的UI曲线a(见图c)。则由图象可知,当电流小于200 mA时,该硅光电池的电动势为           V,内阻为          Ω。

    ③实验二:

    减小光照强度,重复实验,通过测量得到该电池的UI曲线b(见图c)。

 

当可调电阻R的阻值调到某值时,若该电路在实验一中的路端电压为1.5 V,则在实验二中可调电阻R的电功率为         mV(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山东省枣庄市2010届高三年级调研考试理综(物理部分)试题 题型:实验题

(14分)请完成以下两小题。

(1)(6分)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讨论了自由落体运动和物体沿斜面运动的问题,提出了这样的猜想:物体沿斜面下滑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时他还运用实验验证了其猜想。某校物理兴趣小组依据伽利略描述的实验方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沿斜面下滑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实验时,让滑块从不同高度由静止沿斜面下滑,并同时打开装置中的阀门,使水箱中的水流到量筒中;当滑块碰到挡板的同耐关闭阀门(整个过程中水流可视为均匀稳定)。该探究方案利用量筒中收集的水量来测量           

    ②下表是该小组测得的有关数据,其中s为滑块从斜面的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下滑的距离,y为相应过程中量筒中收集的水量。分析表中数据,根据     可以得出滑块沿斜面下滑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结论。

次数

1

2

3

4

5

6

7

s/m

4.5

3.9

3.0

2.1

1.5

0.9

0.3

V/mL

90

84

72

62

52

40

23.5

5.6×10-4

5.5×10-4

5.8×10-4

5.5×10-4

5.6×10-4

5.6×10-4

5.4×10-4

③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距离s的测量有误差,水从水箱中流出不够稳定,还可能来源于              等。(写出一种即可)

(2)(8分)硅光电池是一种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元件。某同学利用图口所示电路探究某硅光电池的路端电压U与电流I的关系。图中R0=2Ω,电压表、电流表均可视为理想电表。 

    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b中的电路补充完整。

    ②实验一:  

用一定强度的光照射硅光电池,闭合电键S,调节可调电阻的阻值,通过测量得到该电池的UI曲线a(见图c)。则由图象可知,当电流小于200 mA时,该硅光电池的电动势为           V,内阻为          Ω。

    ③实验二:

    减小光照强度,重复实验,通过测量得到该电池的UI曲线b(见图c)。

 

当可调电阻R的阻值调到某值时,若该电路在实验一中的路端电压为1.5 V,则在实验二中可调电阻R的电功率为         mV(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0年广东省东莞中学高考物理模拟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I、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讨论了自由落体运动和物体沿斜面运动的问题,提出了这样的猜想:物体沿斜面下滑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时他还运用实验验证了他的猜想.某校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依据伽利略描述的实验方案,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物体沿斜面下滑的运动.
①实验时,让滑块从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沿斜面下滑,并同时打开装置中的阀门,使水箱中的水流到量筒中,当滑块碰到挡板时同时关闭阀门(整个过程中水流可视为均匀稳定的).该实验方案是利用量筒中收集的水量来测量______的.
②下表是该小组同学测得的有关数据,其中s为滑块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下滑的距离,V为相应过程中量筒收集的水量.分析表中数据,根据______,可以得出滑块沿斜面下滑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次数1234567
s/m4.53.93.02.11.50.90.3
V/mL90847262524023.5
5.6×10-45.5×10-45.8×10-45.5×10-45.6×10-45.6×10-45.4×10-4
③本实验的误差主要来源有:距离测量的不准确,水从水箱中流出不够稳定,还可能来源于:______(只要求写出一种).

II、从下表中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设计一电路来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要求方法简捷,有尽可能高的测量精度,并能得到多组数据.
金属丝(L)长度为L直径为D
电流表(A1)量程10mA内阻r1=40Ω
电流表(A2)量程500μA内阻r2=750Ω
电压表(V)量程10V内阻10kΩ
电阻(R1)阻值为100Ω起保护作用
滑动变阻器(R2)总阻值约20Ω
电池(E)电动势1.5V内阻很小
开关(S)
导线若干
(1)在图2 所示的方框中画出电路图,并标明所用器材的代号.
(2)若选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数据计算电阻率ρ,则所用的表达式ρ=______,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