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在使用多用表的欧姆挡测量电阻时,若

A.双手捏住两表笔金属杆,测量值将偏大
B.测量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大,则必需增大倍率,重新调零后再进行测量
C.欧姆表内的电池使用时间太长,若电动势不变,内阻变大,虽然完成调零,但测量值将略偏小
D.欧姆表内的电池使用时间太长,若电动势略减小,内阻变大,虽然完成调零,但测量值将略偏大,上述说法正确的有()

D

解析试题分析:双手捏住两表笔金属杆,测的的是人体与金属并联后总电阻量,因此测量值偏小,A错误;测量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大,说明电阻值小,应用小倍率档,B错误;欧姆表内的电池使用时间太长,若电动势不变,内阻变大,可以通过欧姆调零旋扭,使内电阻不变,这样测量值仍准确,C错误;欧姆表内的电池使用时间太长,若电动势略减小,内阻变大,可通过调零使得满偏电流不变,但电动势变小,这时测电阻时,测量值将偏大,D正确。
考点: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一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通过电场后分成三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射线1的电离作用在三种射线中最强
B.射线2贯穿本领最弱,用一张白纸就可以将它挡住
C.一个原子核放出一个射线3的粒子后,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比原来少2个
D.一个原子核放出一个射线1的粒子后,形成的新核比原来的电荷数少1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核能是一种高效的能源。
①在核电站中,为了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核反应堆有三道防护屏障,燃料包壳,压力壳和安全壳(见图甲)。结合图乙可知.安全壳应当选用的材料是       .

②图丙是用来临测工作人员受到辐射情况的胸章,通过照相底片被射线感光的区域.可以判断工作人员受到何种辐射。当胸章上l mm铝片和3 mm铝片下的照相底片被感光,而铅片下的照相底片未被感光时.结合图乙分析工作人员受到了   射线的辐射:当所有照相底片被感光时.工作人员受到了   射线的辐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一静止的铀核()发生α衰变转变成钍核(Th),已知放出的α粒子的质量为m,速度为v0,假设铀核发生衰变时,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α粒子和钍核的动能。
①试写出铀核衰变的核反应方程;
②写出铀核发生衰变时的质量亏损。(已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不考虑相对论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一静止的铀核U(原子质量为232.0372u)放出一个带电粒子(原子质量为4.0026u)后衰变成钍核Th(原子质量为228.0287u)。
①该过程的衰变方程为                                            ;
②求该衰变过程中放出的核能(1u相当于931MeV,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在力的合成实验中,使b弹簧按图示位置开始沿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在这个过程中,保持O点位置不变和a弹簧的拉伸方向不变。则整个过程中关于a、b弹簧的读数变化是

A.a增大,b减少 B.a减少,b增大
C.a减少,b先增大后减少 D.a减少,b先减少后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关于“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
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使其水平
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1) 打点计时器是使用_____(直流电,交流电)电源的仪器,它每隔_______秒打一次点。
(2)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_______
A.时间间隔                     B.位移       C.瞬时速度                     D.平均速度
(3)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和让纸带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之间的时间顺序关系是_______
A.先让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B.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
C.让纸带运动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让纸带运动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测量小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是半径足够大的、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与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B点相切,C点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为C′。重力加速度为g。

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称出物块Q的质量m;
②测量出轨道AB的半径R、BC的长度L和CC/的高度h;
③将物块Q在A点由静止释放,在物块Q落地处标记其落地点D;
④重复步骤③,共做10次;
⑤将10个落地点用一个尽量小的圆围住,用米尺测量圆心到C′的距离s。
(1)用实验中的测量量表示:
(ⅰ)物块Q到达B点时的动能EkB=__________;
(ⅱ)物块Q到达C点时的动能EkC=__________;
(ⅲ)在物块Q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物块Q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__________;
(ⅳ)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
(2)回答下列问题:
(ⅰ)实验步骤④⑤的目的是            
(ii)已知实验测得的μ值比实际值偏大,其原因除了实验中测量量的误差之外,其它的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可能的原因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