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8.(1)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反映“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的四个步骤,将它们按操作先后顺序排列应是dacb(用符号表示)
(2)用“油膜法”来粗略估测分子的大小,是通过一些科学的近似处理,这些处理有:把在水面上尽可能扩散开的油膜视为单分子油膜,把形成油膜的分子看做紧密排列的球形分子.
(3)(单选)某同学通过测量出的数据计算分子直径时,发现计算结果比实际值偏大,可能是由于A
(A)油酸未完全散开
(B)油酸溶液浓度低于实际值
(C)计算油膜面积时,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计为一格
(D)求每滴溶液体积时,1mL的溶液的滴数多记了10滴.

分析 (1)将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通过量筒测出1滴此溶液的体积.然后将1滴此溶液滴在有痱子粉的浅盘里的水面上,等待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彩笔描绘出油酸膜的形状,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按不足半个舍去,多于半个的算一个,统计出油酸薄膜的面积.则用1滴此溶液的体积除以1滴此溶液的面积,恰好就是油酸分子的直径;
(2)明确“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的实验原理:油酸以单分子呈球型分布在水面上,且一个挨一个,从而可以由体积与面积相除求出油膜的厚度,即可正确解答;
(3)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实验原理是:让一定体积的纯油酸滴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估算出油膜面积,从而求出分子直径.根据此原理分析误差.

解答 解:“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步骤为:配制酒精油酸溶液(教师完成,记下配制比例)→测定一滴酒精油酸溶液的体积→准备浅水盘→形成油膜→描绘油膜边缘→测量油膜面积→计算分子直径.很显然,在实验的步骤中,是“将1滴此溶液滴在有痱子粉的浅盘里的水面上,等待形状稳定”,因此操作先后顺序排列应是dacb.
(2)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我们的实验依据是:①油膜是呈单分子分布的;②把油酸分子看成球形;③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3):计算油酸分子直径的公式是d=$\frac{V}{S}$,V是纯油酸的体积,S是油膜的面积.
A.油酸未完全散开,S偏小,故得到的分子直径d将偏大,故A正确;
B.计算时利用的是纯油酸的体积,如果油酸溶液浓度低于实际值,则油酸的实际体积偏小,则直径将偏小,故B错误;
C.计算油膜面积时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计为一格,S将偏大,故得到的分子直径将偏小,故C错误;
D.求每滴体积时,lmL的溶液的滴数误多记了10滴,由V0=$\frac{V}{n}$可知,纯油酸的体积将偏小,则计算得到的分子直径将偏小,故D错误;
故选:A.
故答案为:(1)dacb;(2)把在水面上尽可能扩散开的油膜视为单分子油膜,把形成油膜的分子看做紧密排列的球形分子;(3)A.

点评 该题考查“用单分子油膜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的步骤,属于知识性的考查,题目简单易做.
解答本题关键要理解并掌握单分子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的原理d=$\frac{V}{S}$,建立这样的模型:油酸分子呈球型分布在水面上,且一个挨一个,再分析误差的大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1)从宏观现象中总结出来的经典物理学规律不一定都能适用于微观体系.但是在某些问题中利用经典物理学规律也能得到与实际比较相符合的结论.
例如,玻尔建立的氢原子模型,仍然把电子的运动看做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动.他认为,氢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仑力的作用下,绕原子核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电子质量为m,元电荷为e,静电力常量为k,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电子的轨道半径为r1
a.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可等效为环形电流,求此等效电流值.
b.氢原子的能量等于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动能、电子与原子核系统的电势能的总和.已知当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时,点电荷电场中离场源电荷q为r处的各点的电势φ=k$\frac{q}{r}$.求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的能量.
(2)在微观领域,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依然适用.在轻核聚变的核反应中,两个氘核(${\;}_{1}^{2}$H)以相同的动能E0=0.35MeV做对心碰撞,假设该反应中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氦核(${\;}_{2}^{3}$He)和中子(${\;}_{0}^{1}$n)的动能.已知氘核的质量mD=2.0141u,中子的质量mn=1.0087u,氦核的质量mHe=3.0160u,其中1u相当于931MeV.在上述轻核聚变的核反应中生成的氦核和中子的动能各是多少MeV?(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如图,电源内阻不能忽略,电流表和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R1=R2<R3<R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R2短路,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
B.若R2断路,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为零
C.若R1短路,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为零
D.若R4断路,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一圆形闭合铜环由高处从静止开始下落,穿过一根质量为m、竖直悬挂的条形磁铁,细绳对磁铁的拉力为F.若线圈下落过程中,铜环的中心轴线与条形磁铁的中轴始终保持重合,则下列图中能正确描述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如图,光滑绝缘细管与水平面成30°角,在管的上方P点固定一个正点电荷Q,P点与细管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一带电量为-q的小球位于管的顶端A点,PA连线水平,q?Q.将小球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沿管到达底端C点.已知B是AC中点,PB⊥AC,小球在A处时的加速度为a.不考虑小球电荷量对电场的影响,则(  )
A.A点的电势低于B点的电势
B.B点的电场强度大小是A点的4倍
C.小球从A到C的过程中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D.小球运动到C处的加速度为g-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空间有一竖直向下沿x轴方向的静电场,电场的场强大小按E=kx分布(x是轴上某点到O点的距离),k=$\frac{mg}{3qL}$.x轴上,有一长为L的绝缘细线连接A、B两个小球,两球质量均为m,B球带负电,带电量为 q,A球距O点的距离为L.两球现处于静止状态,不计两球之间的静电力作用.
(1)求A球的带电量qA
(2)将A、B间细线剪断,描述B球的运动情况,并分析说明理由;
(3)剪断细线后,求B球的最大速度v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所示,真空中存在电场强度E=1.5×103V/m、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在电场中固定有竖直面内的光滑绝缘轨道ABC,其中AB段水平,BC段是半径R=0.5m的半圆,直径BC竖直.有两个大小相同的金属小球1和2(均可视为质点),小球2的质量m2=3×10-2kg、电量q=+2×10-4C,静止于B点;小球1的质量m1=2×10-2kg、不带电,在轨道上以初速度v0=$\frac{5}{2}\sqrt{5}$m/s向右运动,与小球2发生弹性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取g=10m/s2,求
(1)碰撞后瞬间小球2的速度v2的大小;
(2)小球2经过C点时,轨道对它的压力FN的大小以及它第一次落到轨道AB上的位置距B点的距离x;
(3)若只改变场强E的大小,为了保证小球2能沿轨道运动并通过C点,试确定场强E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一长木板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t=0时刻,一小滑块以某一速度滑动木板上表面,经过2s滑块和木板同时停下,滑块始终在木板上,木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木板和滑块的质量均为0.1kg,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根据图象信息解答下面问题
(1)求出木板和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
(2)滑块刚滑到木板上时的速度多大?
(3)求整个过程中滑块和木板之间产生的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万有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是由下述哪位物理学家测定的(  )
A.开普勒B.牛顿C.胡克D.卡文迪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