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1-57甲、乙两图为常用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刻度盘,在甲图中如果接入电路的“+”和“-0.6”两个接线柱,则表的示数为_____,如果接入电路的是“+”和“-3”两个接线柱,则表的示数为_____. 在乙图中,若选用的量程为0~15 V,则表的示数为_____,若选用的量程为0~3 V,则表的示数为_____.

    

0.37A。1.86 A。6.0V。1.20V。


解析:

在甲图中,若选用的量程为0.6A,则最小分度为0.02A,读数应估读到其最小分度的1/2,不是半格的舍去,超过半格的读半格,所以读数为0.37A。若选用的量程为3A,则最小分度为0.1 A,读数应估读到其最小分度的1/10,所以读数为1.86 A。

在乙图中,若选用的量程为15V,则最小分度为0.5V,读数应估读到其最小分度的1/5,所以读数为6.0V。若选用的量程为3V,则最小分度为0.1V,读数应估读到其最小分度的1/10,所以读数为1.20V。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如图1所示的读数是
0.740
0.740
mm.

(2)如图(甲)是“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电路图,根据实验测得的几组I、U数据作出U-I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确定:该电源的电动势为
1.40
1.40
V,电源的内电阻为
0.57
0.57
Ω(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图中A为小车,连接在小车后面的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B的限位孔,它们均置于长木板上.实验时,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获得的速度v1、v2、v3….请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在本实验中,小车会受到阻力的作用,这时需要使木板倾斜作为补偿,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B
B

A.不挂橡皮筋,轻轻推一下小车,能够加速下滑即可
B.不挂橡皮筋,轻轻推一下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C.小车在橡皮筋的拉力作用下,能够加速下滑即可
D.小车在橡皮筋的拉力作用下,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2)用一根橡皮筋套住小车,拉至某个位置,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周期为0.02s.其中一次得到的纸带如图2所示,应选图中的
CD
CD
 段(填AB或CD)来计算小车的速度v,计算结果为v=
0.36
0.36
m/s.
(3)本实验使用的橡皮筋总数是6根,实验中W、v、v2的数据已记录在下面表格中,并根据数据画出了W-v和W-v2的图象如图3所示.甲、乙两个图象中,
图象可以比较直观地得出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W/W v/m?s-1 v2/m2?s-2
0 0 0
1 0.80 1.21
2 1.10 0.45
3 1.35 1.82
4 1.73 3.00
5 1.73 3.00
6 1.89 3.5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9?朝阳区一模)(1)如图1所示,是某同学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度画出的力的图示.F1、F2、F、F′中不是由弹簧测力计测得的力是
F′
F′
(填字母).在该实验中需要记录和观察的是
AD
AD

A.记录F1、F2的大小和方向
B.记录F1、F2的夹角
C.观察F1、F2的大小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相同
D.观察F、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相同
(2)要测量一未知电阻Rx的阻值,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如下:
A.待测电阻Rx
B.电源E:电动势约为3V
C.电流表A1:量程为0~5mA,内阻r1不超过10Ω
D.电流表A2:量程为0~1mA,内阻r2为50Ω
E.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50Ω
F.电阻箱R′:阻值0~9 999.9Ω
G.开关、导线若干
①由于没有电压表,甲同学利用电流表A2和电阻箱改装了一个0~3V的电压表(表盘刻度为改),则电流表A2应与电阻箱
串联
串联
(填“串联”或“并联”),电阻箱的阻值应为
2950
2950
Ω.该同学利用电流表内接法和电流表外接法分别测量Rx两端的电压和通过Rx的电流,读出两表的数据记录如下:
接法次数物理量
接法一 接法二
1 2 3 1 2 3
A1:I1/mA 1.50 2.00 2.50 1.50 2.00 2.50
A2:I2/mA 0.50 0.67 0.84 0.43 0.57 0.71
请你根据测量结果判断接法二是电流表
(填“内”或“外”)接法.用表示A2改装后的电压表,在测量Rx的以下实验电路中误差较小的是
B
B


②为测量电阻Rx,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电路,他确定:只要保持滑动变阻器的画片P位置固定,无论怎样调节电阻箱,分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变化都很小.这是因为待测电阻Rx
远大于
远大于
滑动变阻器R(填“远大于”、“远小于”或“大致等于”).
他的操作步骤如下:
A.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放在最左端,闭合开关S;
B.将电阻箱的阻值调节到零,调节滑动变器,使电流表A2的指针达到满偏;
C.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不动,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指针达到半偏;
D.读出电阻箱的示数,记为R0
E.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请你根据已知量与测量量,写出待测电阻Rx的表达式
R0-r2
R0-r2
.该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
偏大
偏大
(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1?绍兴二模)为了探究某金属丝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实验中使用的器材有:
a.金属丝(长度x0为1.0m,电阻约5Ω~6Ω)
b.直流电源(4.5V,内阻不计)
c.电流表(量程0.6A,内阻不计)
d.电压表(3V,内阻约3kΩ)
e.滑动变阻器(50Ω,1.5A)
f.定值电阻R1(100.0Ω,1.0A)
g.定值电阻R2(5.0Ω,1.0A)
h.开关,导线若干
(1)该实验的电路图如图所示,定值电阻应选
R2
R2
(选填“R1”或“R2”)
(2)有甲、乙两组同学采取两种不同的方案进行测量;
甲组方案:逐渐减小金属丝接入电路的长度x,并调整滑动变阻器的触头位置,同时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读出对应的电流表示数,通过计算得到金属丝电阻R如下表:
合金丝长度x/cm 100.00 85.
00
70.00 55.00 40.00 25.00
金属丝电阻值R 5.10 4.36 3.66 2.95 2.34 1.87
乙组方案:逐渐减小金属丝接入电路的长度x,并调整测动变阻器的触头位置,同时保持电流表示数不变,读出对应的电压表示数,通过计算得到金属丝电阻R如下表:
合金丝长度x/cm 100.00 85.
00
70.00 55.00 40.00 25.00
金属丝电阻值R 5.10 4.33 3.57 2.80 2.04 1.27
①如图坐标纸内已经分别描出甲、乙实验数据的R-x图,结合R-x图简要回答甲、乙两组实验中金属丝电阻与长度变化规律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组同学的实验方案更符合实验要求:
③已知金属丝的横截面积为s=0.1mm2,则该金属丝的电阻率ρ=
5.0×10-7Ω?m
5.0×10-7Ω?m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