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某小组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DIS二维运动实验系统研究单摆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忽略空气阻力).实验时,使发射器(相当于摆球)偏离平衡位置后由静止释放,使其在竖直平面内摆动.系统每隔0.02s记录一次发射器的位置,多次往复运动后,在计算机屏幕上得到的发射器在竖直平面内的运动轨迹如图2所示.
精英家教网
(1)图2中A点的速度
 
B点的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在运动轨迹上选取适当区域后,点击“计算数据”,系统即可计算出摆球在所选区域内各点的重力势能、动能及总机械能,并绘出对应的图线,如图3所示.结合图2和图3综合分析,图3中t=0时刻对应图2中的
 
点(填“A”或“B”).由图3可知,此单摆的周期为
 
s.
(3)图3中的C点对应在图2中圆弧轨迹AB上的某一点,该点在
 

A.圆弧AB中点的左侧
B.圆弧AB中点的右侧
C.圆弧AB的中点
D.信息不够,不能确定.
分析:(1)根据动能定理,通过重力做功判断A、B两点的速度大小.
(2)根据t=0时刻对应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确定对应的位置,抓住一个周期内,两次通过平衡位置,求出单摆的周期.
(3)C点动能和重力势能相等,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确定出C点的高度与最大高度的关系,从而确定C点的位置.
解答:解:(1)B到A,重力做负功,动能减小,则A点的速度小于B点的速度.
(2)t=0时刻,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可知t=0时刻对应图2中的B点.从平衡位置出发,一个周期内,两次通过平衡位置,则T=0.56×2=1.12s.
(3)C点为重力势能和动能相等的点,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
2
mv2=mgh′+
1
2
mv2=2mgh′
,解得h′=
v2
4g
,又
1
2
mv2=mgh
,解得h=
v2
2g
,知重力势能与动能相等的位置的高度是最大高度的一半,可知C点处于圆弧AB中点的左侧.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故答案为:(1)小于   (2)B,1.12(1.0-1.2均可)    (3)A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单摆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的变化,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①先测出可视为质点的两材质相同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m、M及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②用细线将滑块A、B连接,使A、B间的轻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滑块B恰好紧靠桌边.
③剪断细线,测出滑块B做平拋运动的水平位移x1,滑块A沿水平桌面滑行距离为x2(未滑出桌面).
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写出还需测量的物理量及表示它们的字母
物体B下落的高度h
物体B下落的高度h
;如果动量守恒,需要满足的关系式为
Mx1
g
2h
═m
2gμx2
Mx1
g
2h
═m
2gμx2

(2)某实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水平桌面上相距50.0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大小.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
(Ⅰ)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目的是
CD
CD

A.是为了使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
B.是为了增大小车下滑的加速度
C.可使得细线拉力做的功等于合力对小车做的功
D.可使得小车在未施加拉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
(Ⅱ)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测量
小车、砝码
小车、砝码
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1;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电路.
②将小车停在C点,接通电源,
静止释放小车
静止释放小车
,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及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
③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增加钩码个数,重复②的操作.
(Ⅲ)下表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其中M1是传感器与小车及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v
 
2
2
-v
 
2
1
|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E,F是拉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W是拉力F在A、B间所做的功.表格中△E3=
0.600
0.600
,W3=
0.610
0.610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次数 M1/kg |v
 
2
2
-v
 
2
1
|/(m/s)2
△E/J F/N W/J
1 0.500 0.760 0.190 0.400 0.200
2 0.500 1.65 0.413 0.840 0.420
3 0.500 2.40 △E3 1.220 W3
4 1.000 2.40 1.20 2.420 1.21
5 1.000 2.84 1.42 2.860 1.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1)某小组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采用控制变量方法,来研究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加速度与小车受力的关系.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A.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就是将木板一端垫高,在塑料小桶中添加砝码,使小车在绳的拉力作用下能匀速滑动
B.每次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中应先放小车,然后再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在每次实验中,应使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大于砂和小桶的总质量
(2)如图2所示是某一次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取计数点A、B、C、D、E、F、G.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用刻度尺测量出各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AB=1.50cm,BC=3.88cm,CD=6.26cm,DE=8.67cm,EF=11.08cm,FG=13.49cm,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m/s2,打纸带上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vC=
 
m/s.(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小车质量保持不变)
F/N 0.20 0.30 0.40 0.50 0.60
a/m/s2 0.30 0.40 0.48 0.60 0.72
①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3)坐标图上作出a-F图象
②图象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I、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的关系.已知电流从a接线柱流入电流表时,电流表指针右偏.实验时,磁场方向、磁铁运动情况及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都记录在下表中.
(1)由实验1、3得出的结论是
 

(2)由实验2、4得出的结论是
 

(3)由实验1、2、3、4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序号 磁场方向 磁铁运动情况 指针偏转情况
1 向下 插入 右偏
2 向下 拔出 左偏
3 向上 插入 左偏
4 向上 拔出 右偏
精英家教网
II、(1)某学习小组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图探究多用电表的结构和原理,如图2所示,若黑表笔做为电表的公共端,红表笔通过转换开关接入待测量相应的测量端,使用时,只有部分电路起作用.
当转换开关接1或2时,此多用电表为
 
表,当转换开关接3或4时,此多用电表为
 
表,当转换开关接5时,此多用电表为
 
表,若灵敏电流计G的满偏电流Ig=lmA,内阻Rg=10Ω,R1=0.106Ω,R2=0.42Ω,当转换开关接2时,此多用电表的量程为
 

(2)某电压表的内阻在20kΩ~50kΩ之间,现要测量其内阻,实验室提供下列器材:
A.待测电压表V(量程3V) B.电流表A1(量程0.6mA) C.电流表A2(量程200μA)
D.电流表A3(量程0.6A) E.电压表V1(量程4V) F.电压表V2(量程3V)
G.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1kΩ)H.电源E(电动势4V)I.开关S,导线若干
①为了尽量减少测量误差,要求测量多组数据,请你在图3所示的框内画出符合实验要求的实验电路图;
②所提供的器材中,在尽量减少测量误差的情况下,应选用的器材为
 
(填写字母代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4届四川省成都高新区高三统一检测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9分)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1)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采用控制变量方法,来研究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加速度与小车受力的关系。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A.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就是将木板一端垫高,在塑料小桶中添加砝码,使小车在绳的拉力作用下能匀速滑动

B.每次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中应先放小车,然后再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在每次实验中,应使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大于砂和小桶的总质量

(2)如图所示是某一次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取计数点A、B、C、D、E、F、G.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 0.10s,用刻度尺测量出各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AB=1.50cm,BC=3.88 cm,CD=6.26 cm,DE=8.67 cm,EF=11.08 cm,FG=13.49cm,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 _____   m/s2,打纸带上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v C =   ______  m/s.(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小车质量保持不变)

F/N

0.20

0.30

0.40

0.50

0.60

a/ m/s2

0.30

0.40

0.48

0.60

0.72

①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图上作出a—F图象

②图象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