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8(甲)所示,为平行放置的水平金属轨道,为相同半径,平行放置的竖直半圆形金属轨道,为切点,P、Q为半圆轨道的最高点,轨道间距,圆轨道半径,整个装置左端接有阻值的定值电阻。M1M2N2N1、M3M4N4N3为等大的长方形区域Ⅰ、Ⅱ,两区域宽度,两区域之间的距离;区域Ⅰ内分布着均匀的变化的磁场B1,变化规律如图18(乙)所示,规定竖直向上为B1的正方向;区域Ⅱ内分布着匀强磁场B2,方向竖直向上。两磁场间的轨道与导体棒CD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右侧的直轨道及半圆形轨道均光滑。质量,电阻的导体棒CD在垂直于棒的水平恒力F拉动下,从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到达处撤去恒力F,CD棒可匀速地穿过匀强磁场区,并能通过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PQ处,最后下落在轨道上的位置离的距离。若轨道电阻、空气阻力不计,运动过程导棒与轨道接触良好且始终与轨道垂直,g取10 m/s2 求:

(1)水平恒力F的大小;

(2)CD棒在直轨道上运动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Q;

(3)磁感应强度B2的大小。

 


解:(1)CD棒在PQ处速度为,则由:

(1分),     (1分)

    设CD棒在匀强磁场区Ⅱ速度为,则(2分)

CD棒在恒力F作用下: (2分) 

 由①②③得:F=160N  (1分)

    (2) 棒在直轨道上运动,产生感应电流时间(1分)

    感应电动势(1分) 

     (1分)    

     (1分)  

    由⑤⑥⑦⑧得  J (1分)

(3)由于CD棒穿过匀强磁场区,此过程无感应电流,设CD棒进入M3N3界后的任一短时间Δt内 (2分)    

        且由图18乙可得   (1分)  

    由⑩(11)(12)得  B2=1.25T    (1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装置如图8(甲)所示,已知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L1=100mm,双缝与屏的距离L2=700mm,双缝间距d=0.25mm。用测量头来测量亮纹中心的距离。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左右移动,让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准亮纹的中心如图8(乙)所示,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另一条亮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

(1)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分别对准第1条和第4条亮纹的中心时,手轮上的读数如图8(丙)所示,则对准第1条时读数x1=_______mm、对准第4条时读数x2=_______mm

(2)写出计算波长λ的表达式,λ=_________(用符号表示),λ=_____n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2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统考物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实验题

(1)某同学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①用游标上有10个小格的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如图8(甲)所示,摆球直径为_______________cm 。把摆球用细线悬挂在铁架台上,测量摆线长,通过计算得到摆长L。
② 用秒表测量单摆的周期。当单摆摆动稳定且到达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记为n = 0,单摆每经过最低点记一次数,当数到n = 60时秒表的示数如图8(乙)所示,该单摆的周期是T=____________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 测量出多组周期T、摆长L数值后,画出T2—L图象如图8(丙),此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
A.        B.       C.          D.
④该小组的另一同学没有使用游标卡尺也测出了重力加速度。他采用的方法是:先测出一摆线较长的单摆的振动周期T1,然后把摆线缩短适当的长度,再测出其振动周期T2。用该同学测出的物理量表达重力加速度为g=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做测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使用的是半圆形玻璃砖,P1、P2、P3、P4是按顺序插在软木板上的大头针,如图9所示.下述关于实验操作中的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若任意选了P1、P2连线的方向和入射点A的位置,都可以在圆弧右侧适当位置处插上第三个大头针,使其同时挡住P1、P2的像
B.如果入射点A恰在玻璃砖圆心处,可不使用大头针P4
C.可以用P1、P2连线作为入射光线,也可以用P4、P3连线作为入射光线
D.为减小误差,P1、P2间距和P3、P4间距应适当大一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1-201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高二下学期期中统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1)某同学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① 用游标上有10个小格的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如图8(甲)所示,摆球直径为_______________cm 。把摆球用细线悬挂在铁架台上,测量摆线长,通过计算得到摆长L。

② 用秒表测量单摆的周期。当单摆摆动稳定且到达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记为n = 0,单摆每经过最低点记一次数,当数到n = 60时秒表的示数如图8(乙)所示,该单摆的周期是T=____________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 测量出多组周期T、摆长L数值后,画出T2—L图象如图8(丙),此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

A.         B.        C.           D.

④ 该小组的另一同学没有使用游标卡尺也测出了重力加速度。他采用的方法是:先测出一摆线较长的单摆的振动周期T1,然后把摆线缩短适当的长度,再测出其振动周期T2。用该同学测出的物理量表达重力加速度为g=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做测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使用的是半圆形玻璃砖,P1、P2、P3、P4是按顺序插在软木板上的大头针,如图9所示.下述关于实验操作中的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若任意选了P1、P2连线的方向和入射点A的位置,都可以在圆弧右侧适当位置处插上第三个大头针,使其同时挡住P1、P2的像

B.如果入射点A恰在玻璃砖圆心处,可不使用大头针P4

C.可以用P1、P2连线作为入射光线,也可以用P4、P3连线作为入射光线

D.为减小误差,P1、P2间距和P3、P4间距应适当大一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像打点计时器一样,光电计时器也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仪器,其结构如图8-(甲)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现利用图8-(乙)所示装置测量滑块和长1m左右的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图中MN为水平桌面,Q是木板与桌面的接触点,1和2是固定在木板上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此外在木板顶端的P点还悬挂着一个铅锤,让滑块从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5.0×10-2s和2.0×10-2s.用游标卡尺测量小滑块的宽度d,卡尺示数如图8-(丙)所示.

(1)读出滑块的宽度d=__________cm.
(2)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1=_________m/s,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2=__________m/s(速度的计算结果均取两位有效数字).
(3)若仅提供一把米尺,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为完成测量,除了研究v1、v2和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L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说明各量的物理意义,同时指明代表物理量的字母).
(4)用(3)中各量求解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μ=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