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步骤如下:
a.安装好实验器材.
b.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平板斜面向下运动,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始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两个打点间隔取一个计数点,如下图中0、1、2、…、6点所示.
c.测量1、2、3、…、6计数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分别记为s1、s2、s3、…、s6
d.通过测量和计算,该同学判断出小车沿平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e.分别计算出s1、s2、s3、…、s6与对应时间的比值
s1
t1
s2
t2
s3
t3
, …
s6
t6

f.以
s
t
为纵坐标、t为横坐标,标出
s
t
与对应时间t的坐标点,画出
s
t
-t图象.

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①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列的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
AC
AC
(填选项代号).
A.电压合适的50Hz交流电源
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刻度尺
D.秒表
E.天平
F.重锤
②该同学利用实验得到的数据在图中已标出各个计数点对应的坐标,请你在该图中画出
s
t
-t图象.
③根据
s
t
-t图象判断,在打0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0=
0.16~0.2
0.16~0.2
m/s;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a=
2.40~2.50
2.40~2.50
m/s2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各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用描点连线的方法来处理数据,这样可以减小误差.
解答:解:(1)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列的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电压合适的50Hz交流电源给打点计时器供电,需要用刻度尺测量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处理数据,故选:AC
(2)作图注意要尽量使描出的点落到直线上,不能落在直线上的点尽量分布在直线两侧,如图所示:

(3)根据
s
t
-t图象判断,在打0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0=0.18m/s;
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a=
△v
△t
=
(79-18)×10-2
0.25
m/s2=2.44m/s2
故答案为:AC,0.18,2.44
点评:本题是为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要明确斜率的含义,会用加速度的定义式求解加速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在测定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的直径d=
0.730
0.730
mm.如图乙所示,用多用电表的“×1”欧姆挡,调零后测得金属丝阻值R=
8.0
8.0
Ω,若实验中测出金属丝的长度为L,则该金属丝电阻率的表达式ρ=
πRd2
4L
πRd2
4L
(用符号表示).

(2)如图丙所示,某同学用插针法测定一半圆形玻璃砖的折射率.在平铺的白纸上垂直纸面插大头针P1、P2确定入射光线,并让人射光线过圆心O,在玻璃砖(图中实线部分)另一侧垂直纸面插大头针P3,使P3挡住P1、P2的像,连接OP3.图中MN为分界面,虚线半圆与玻璃砖对称,B、C分别是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圆的交点,AB、CD均垂直于法线并分别交法线于A、D点.设AB的长度为l1、AO的长度为l2,CD的长度为l3,出玻璃砖的折射率,需用刻度尺测量
l1和l3
l1和l3
(用上述所给物理量的字母表示),则玻璃砖的折射率可表示为
l1
l3
l1
l3

(3)某同学用如图丁所示的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
①打出的纸带如图戊所示,实验时纸带的
端通过夹子和重物相连接.(选填“甲”或“乙”)
②纸带上1至9各点为计时点,由纸带所示数据可算出实验时的重力加速度为
9.4
9.4
m/s2
③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数值为9.8m/s2,请列出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有差异的一个原因
纸带和打点计时器间的摩擦阻力、空气阻力
纸带和打点计时器间的摩擦阻力、空气阻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时,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滑下
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C.斜槽轨道末端可以不水平
D.要使描出的轨迹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
E.为了比较准确地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应该用一条曲线把所有的点连接起来
(2)某同学在做平抛运动实得出如图所示的小球运动轨迹,a、b、c三点的位置在运动轨迹上已标出.则:(g取10m/s2) 
A、小球开始做平抛运动的位置坐标为x=
 
cm.y=
 
cm.
B、小球运动到b点的速度为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3?普陀区一模)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
(1)为了能明显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请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中,选择必要的器材,并在图中用实线连接成实物电路图.
(2)(多选)关于原、副线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C
AC

A.原线圈用的线较粗,匝数较少
B.原线圈用的线较细,匝数较少
C.副线圈用的线较细,匝数较多
D.副线圈用的线较粗,匝数较多
(3)(单选)在实验课快结束时,老师做了一个奇妙的“跳环实验”.如图所示,她把一个带铁芯的线圈L、开关S和电源用导线连接起来后,将一金属套环置于线圈L上,且使铁芯穿过套环.闭合开关S的瞬间,套环立刻跳起.某同学另找来器材再重复试验,线圈上的套环均未动.对比老师演示的实验,导致套环未动的原因可能是
D
D

A.线圈接在了直流电源上
B.电源电压过高
C.所选线圈的匝数过多
D.所用套环的材料与老师的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适应性考试物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计算题

(1)如图所示,质量与身高均相同的甲、乙两人分别乘坐速度为0.6c和0.8cc为光速)的飞船同向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观察到甲身高变高
B.甲观察到乙身高不变
C.若甲向乙挥手,则乙观察到甲动作变快
D.若甲向乙发出一束光进行联络,则乙观察到该光束的传播速度为0.2c
(2)如图所示,实线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在t时刻后时刻的波形图.已知 ,若波速为15m/s,则质点M在t时刻的振动方向为          ;则在时间内,质点M通过的路程为         m.

(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某种液体的折射率,首先在紧贴着容器边缘竖直插入一根长刻度尺,零刻度线在A端,当容器中没有液体时,该同学在图示位置只能看到标尺上的P点,当容器中正好装满液体时,刚好观察到零刻度线,已知圆柱形容器的直径d=12cm,高h=16cm,P点的刻度值L=7cm,求该透明液体的折射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适应性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1)如图所示,质量与身高均相同的甲、乙两人分别乘坐速度为0.6c和0.8cc为光速)的飞船同向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观察到甲身高变高

B.甲观察到乙身高不变

C.若甲向乙挥手,则乙观察到甲动作变快

D.若甲向乙发出一束光进行联络,则乙观察到该光束的传播速度为0.2c

(2)如图所示,实线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在t时刻后时刻的波形图.已知 ,若波速为15m/s,则质点M在t时刻的振动方向为          ;则在时间内,质点M通过的路程为         m.

(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某种液体的折射率,首先在紧贴着容器边缘竖直插入一根长刻度尺,零刻度线在A端,当容器中没有液体时,该同学在图示位置只能看到标尺上的P点,当容器中正好装满液体时,刚好观察到零刻度线,已知圆柱形容器的直径d=12cm,高h=16cm,P点的刻度值L=7cm,求该透明液体的折射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