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1.R1和R2分别标有“4Ω,1.0A”和“4Ω,0.5A”,将它们串联后接入电路中,如图所示,则此电路中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为(  )
A.2.0WB.4.0WC.5.0WD.6.0W

分析 把R1和R2串连接入电路中,他们的电流相同,根据R1和R2的参数可知,串联时的最大的电流为0.5A,根据P=I2R,可以求得电路中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

解答 解:把R1和R2串联后,由于R2的最大电流较小,所以串联后的最大电流为0.5A,串联后的总电阻为8Ω,
所以电路的最大的功率为:P=I2R=0.52×8W=2W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串联电路的特点,在串联电路中,电路的电流的大小是相同的,根据这一个特点就可以判断出电流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的电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在“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的实验中,现将电池组、滑动变阻器、带铁芯的线圈A、线圈B、电流表及电键K按如图所示连接,当电键K闭合瞬间,电流表指针左偏,说明B线圈产生了感应电流,若当电键K断开瞬间,电流表指针会(填“会”或“不会”)偏转;当电键K闭合后,要使电流表的指针左偏,可采取的操作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如图1为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装置.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长木板上相距L=48.0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分别记录小车到达A、B时的速率.

(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
②调整长木板的倾斜角度,以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让小车在不受拉力作用时能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
④接通电源后自C点释放小车,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F的大小及小车分别到达A、B时的速率vA、vB
⑤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④的操作.
(2)表中记录了实验测得的几组数据,vB2-vA2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率的平方差,则加速度的表达式a=,请将表中第3次的实验数据填写完整(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次数F(N)vB2-vA2(m2/s2a(m/s2
10.600.770.80
21.041.611.68
31.422.342.44
42.003.483.63
52.624.654.84
63.005.495.72
(3)由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并作出a~F关系图线;
(4)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的关系图线(图中已画出理论图线),造成上述偏差的原因是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
(1)某同学在接通电源进行实验之前,将实验器材组装如图1所示.请你指出该装置中的错误或不妥之处(写出两处即可):

①打点计时器使用直流电源
②没有平衡摩擦力
(2)改正实验装置后,该同学顺利地完成了实验,图2是他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是0.10s,标出的数据单位为cm,则打点计时器在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是0.231m/s,根据纸带所提供的数据,算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0.6m/s2
(3)“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实验结果发现重物减少的重力势能略大于增加的动能,其主要原因是D.
A.重物的质最过大    B.重物的体积过小
C.电源的电压偏低    D.重物及纸带在下落时受到阻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如图所示,在《探究加速度a与力F、质量M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发现,在运动中直接测出小车(包括车内砝码)所受的细绳拉力在操作上有一定困难,但当小车的质量M远大于重物的质量m时(选填:“远大于”或“远小于”),可以近似地认为小车所受的细绳拉力的大小F=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6.如图所示,在倾角θ=30°的斜面上固定一间距L=0.5m的两平行金属导轨,在导轨上端接入电源和滑动变阻器R,电源电动势E=12V,内阻r=1Ω,一质量m=20g的金属棒ab与两导轨垂直并接触良好.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B=0.10T,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导轨与金属棒的电阻不计).取g=10m/s2
(1)若导轨光滑,要保持金属棒在导轨上静止,求金属棒受到的安培力;
(2)若金属棒ab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μ=$\frac{\sqrt{3}}{6}$,金属棒要在导轨上保持静止,求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中的阻值;
(3)当滑动变阻器的电阻突然调节为23Ω时,求金属棒的加速度a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1)某组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受到力的关系.请完成下列各步骤:
A.首先要平衡摩擦力,目的是使小车受到合力就是细绳对小车的拉力.
B.实验中通过在塑料桶中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
C.在实验中,在满足塑料桶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关系的前提下,塑料桶和砝码总重力才近似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外力
D.实验中应先打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然后再释放小车
F.改变砝码的个数,多次测量
(2)某组同学实验得出数据,画出a-F图象如右图2所示,那么该组同学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是平衡摩擦力过度.
(3)某同学想通过该装置探究塑料桶和砝码的总质量及小车组成的系统能量转化关系,已知塑料桶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小车的质量为M.实验中,他通过对纸带的分析和测量得出:当塑料桶及砝码下降高度为h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v,则该同学要验证的关系式为mgh=$\frac{1}{2}$(M+m)v2.(忽略小车重力势能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关系式E=I(R+r)可知,电源电动势由通过它的电流I和电路的总电阻(R+r)共同决定
B.从关系式R=$\frac{U}{I}$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C.从关系式I=$\frac{E}{R+r}$可知,电路中的电流跟电源电动势成正比,跟电路的总电阻成反比
D.从关系式R=$\frac{U}{I}$可知,对一个确定的导体来说,所加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是一定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一个初速为零的物体,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它在第2秒内的位移为2a
B.ts末的速度比(t-1)s末的速度大2a
C.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1:4:9
D.1s末、3s末、5s末的速度之比为1:3: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