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9.如图所示,质量为2kg的物体,在倾角为θ=30°的斜面上自A点向B点下滑,AB=4.8m.物体在A点的速率为vA=3m/s,物体到B点时开始压缩弹簧,当弹簧被压缩了20cm到最短时,物体在C点.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f=8N,弹簧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求物体沿斜面向上弹回能达到的最高点距点C的高度差.

分析 设物体沿斜面向上弹回能达到的最高点距点C的高度差为h,从A到物体沿斜面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列式即可求解.

解答 解:设物体沿斜面向上弹回能达到的最高点距点C的高度差为h,
从A到物体沿斜面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
0-$\frac{1}{2}m{{v}_{A}}^{2}=mg{(x}_{AC}sinθ-h)$-f(${x}_{AC}+\frac{h}{sin30°}$)
带入数据得:
0-$\frac{1}{2}×2×9=20×[(4.8+0.2)×\frac{1}{2}-h]-$8×(4.8+0.2+2h)
解得:h=0.53m
答:物体沿斜面向上弹回能达到的最高点距点C的高度差为0.53m.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动能定理的直接应用,解题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研究过程,知道整个过程中只有重力和摩擦力做功,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所示,虚线a、b、c是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间的电势差相同,实线为一个带正电的质点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的运动轨迹,P、Q是轨迹上的两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个等势面中,等势面a的电势最高
B.带电质点一定是从P点向Q点运动
C.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加速度比通过Q点时小
D.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动能比通过Q点时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如图(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F与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设物块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fm的大小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t1~t3时间内(  )
A.t2时刻物体的加速度最大B.t2时刻摩擦力的功率最大
C.t3时刻物体的动能最大D.t3时刻物体开始反向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小盘和砝码牵引小车,使小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①此实验中可以不测量加速度的具体值,原因是a正比于S,故只须研究S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可表明a之间的关系.
②通过改变盘内砝码质量,就可以改变小车所受的合力.
③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分别以a为纵坐标、$\frac{1}{m}$为横坐标作图象,这样就能直观地看出二者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同学做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时,不慎未定好原点,只画了竖直线,而且只描出了平抛物体的后一部分轨迹,如图所示,依此图加一把刻度尺,如何计算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v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个行星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一半,半径也是地球半径的一半,某运动员在地球上能举起250kg的杠铃,该行星上最多能举起质量为多少的杠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表面存在张力是因为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
B.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相同
C.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对器壁也有压强
D.晶体和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E.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存在斥力的缘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如图所示:电压U=90V,R1=200Ω,R2=400Ω,A、V为理想电表,其读数分别为I=0.15A,U2=60V.此时R1上的功率P1=4.5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汽车由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10s时间通过一座长140m的桥,过桥后速度是16m/s,求:
(1)汽车刚开上桥头时速度的大小;
(2)桥头与出发点的距离.(汽车自身长度可忽略不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