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如图,质量为m的小球搁在光滑的斜面上,斜面倾角为α,悬挂小球的细线处于竖直张紧的状态,则细线上的拉力(  )
A.小于mgB.大于mgC.等于mgD.等于零

分析 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受到重力和绳的拉力.斜面对小球没有弹力,如有弹力,小球将受到三个力作用,重力和绳的拉力在竖直方向上,弹力垂直于斜面向上,三个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小球将向左上方运动,与题设条件矛盾.

解答 解: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受到重力和绳的拉力,斜面对小球没有弹力,共2个力,根据平衡条件,拉力等于mg.
故选:C.

点评 本题采用假设法分析斜面的弹力是否存在,这是判断弹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常用的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如图,静电植绒时,真空中带负电的绒毛一旦与布匹上的粘合剂接触就粘贴在布匹上,则带负电绒毛落向布匹的过程中(  )
A.做匀速运动B.做加速运动C.电势能逐渐增大D.电势能逐渐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所示,a、b两小球分别从半圆轨道顶端和斜面顶端以大小相等的初速度v0同时水平抛出,已知半圆轨道的半径与斜面竖直高度相等,斜面底边长是其竖直高度的2倍,若小球a能落到半圆轨道上,小球b能落到斜面上,则(  )
A.b球一定先落在斜面上
B.a球可能垂直落在半圆轨道上
C.a、b两球可能同时落在半圆轨道和斜面上
D.a、b两球不可能同时落在半圆轨道和斜面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某电场区域的电场线如图所示.一个电子以一定的初速度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则(  )
A.电子所受的电场力增大,电子克服电场力做功
B.电子所受的电场力减小,电场力对电子做正功
C.电子的加速度增大,电势能减小
D.电子的加速度减小,电势能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如图所示,用长为L的细绳拴着质量为m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所受的向心力不一定等于重力
B.小球在最高点时绳子的拉力不可能为零
C.小球运动到最高点的速率一定大于$\sqrt{gL}$
D.小球经过最低点时绳子的拉力一定大于小球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波发射时的调制技术有调谐和调幅
B.变化的电场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一定产生变化的电场
C.单摆在外力作用下振动时,固有频率并不因为外力作用而发生了变化
D.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用拉力F将一个重为5N的物体匀速升高3m,如图所示,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力做了15J的功B.拉力F对物体做了15J的功
C.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15JD.合力对物体做的功是15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提供的器材为:
(A)干电池两节,每节电池的电动势约为1.5V,内阻未知
(B)直流电压表V1、V2,内阻很大
(C)直流电流表A,内阻忽略不计
(D)定值电阻R,阻值不小于5Ω
(E)滑动变阻器
(F)导线和开关

(1)某一组同学利用该电路完成实验时,由于某根导线发生断路故障,因此只记录了一个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利用多次测量获得的数据作出如图乙所示的U-I图.该同学测得两节干电池总电动势为2.9V,总内阻为3.1Ω.
(2)另一组同学连接好电路后,由于电流表发生短路故障,因此只记下两个电压表的示数.测得多组数据后,他们以表V1的示数U1为横坐标、表V2的示数U2为纵坐标作图象,也得到一条不过原点的直线,如图丙所示.则两节干电池总电动势大小为2.66V,两节干电池总内阻不可以(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求出.
如果该组同学希望通过利用图象纵坐标上的截距直接得到电源的总电动势,若取U1为纵坐标,应该选用U1-U2作为横坐标作图(请写出推导过程).推导:实验原理为 E=U1+$\frac{U1-U2}{R}$r,
可将公式变形为 U1=-$\frac{r}{R}$(U1-U2)+E
所以,应选U1-U2作为横坐标作图,才可以通过图线直接得到电源的电动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甲所示,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物块A和B,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轻质细绳两端,己知m1>m2,1、2是两个计时光电门,不计滑轮质量和摩擦.用此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物块B上固定有一宽度为d的挡光条,实验中记录下挡光条通过1、2两光电门时的时间间隔分别为△t1和△t2,此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h.
(2)用已知量和测量量写出验证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m1-m2)gh=$\frac{1}{2}$(m1+m2)(($\frac{d}{△{t}_{2}}$)2-($\frac{d}{△{t}_{1}}$)2).
(3)用螺旋测微器测挡光条宽度d时的结果如图乙所示,则d=2.600 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