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以下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测量摆长的方法:用刻度尺量出从悬点到摆球间的细线的长
B.测量周期时,从小球到达最大振幅位置开始计时,摆球完成50次全振动时,及时截止,然后求出完成一
次全振动的时间
C.要保证单摆自始自终在同一竖直面内摆动;
D.单摆振动时,应注意使它的偏角开始时不能小于10°;

(2)某同学先用米尺测得摆线长为97.43cm,用卡尺测得摆球直径如上图所示为   cm,则单摆的摆长为      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如上图所示为   s。则单摆的周期为     s;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m/s2.
(3)下表是另一同学在实验中获得的有关数据
摆长L(m)
0.5
0.6
0.8
1.1
周期平方T2(s2
2.2
2.4
3.2
4.2
①利用上述数据,在坐标图中描出L—T2图象

②利用图象,求出的重力加速度为g=       m/s2
(4)实验中,如果摆球密度不均匀,无法确定重心位置,一位同学设计了一个巧妙的方法不计摆球的半径。具体作法如下:第一次量得悬线长L1,测得振动周期为T1;第二次量得悬线长L2,测得振动周期为T2,由此可推得重力加速度为g=       
(1)C
(2)2.215  98.49  99.8   2.0  9.71
(3)①图略 ②9.86
(4)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1)需要的器材有:电磁打点计时器、(长木板、)复写纸片、导线、低压交流电源,            ,             。
(2)某同学拖动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电源的频率是50Hz,处理时每隔1个点取一个记数点,标上字母A、B、C、D、E、F,A点与0刻度对齐。如图所示,某同学用mm刻度尺进行测量,请帮忙读出B、C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填到下表中:

计数点
B
C
D
E
F
位置(cm)
 
 
4.44
6.22
8.12
 
由读出数据可计算出打下AF段纸带时小车的平均速度为VAF ="          " m/s。
(3)若认为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就是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打点计时器打下C点时小车的速度VC ="          "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6分)某同学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来测量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交流电的周期为T。该同学在实验中选取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取6个计数点(每2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其中1、2、3点相邻,4、5、6点相邻,在3点和4点之间还有若干个点.X1是1、3两点的距离,X3是4、6两点的距离,X2是2、5两点的距离.

(1)测出X1、X2、X3后,则点2速度的表达式v2=           
(2)若交流电的周期为0.02 s,该同学测得 根据数据求得物体运动加速度a=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8分)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O、A、B、C、D、E、F是纸带上的七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用S1、S2、S3、S4、S5、S6表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在纸带的下方用毫米刻度尺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那么,B、C两点间距S3=      cm;打C点计时对应的速度大小是        m/s;计算重物加速度的表达式是a=        (相邻两计数的时间间隔用T表示),数值是    (上述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12分)(1)某学生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时,测出多组单摆的摆长l和运动周期T,根据实验数据作出T2—l图像。则(1)写出由单摆做间谐运动而得到的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由图像计算出的重力加速度g        m/s2.(取π2=9.87)

(2)理论上该实验图像应该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而该同学由于在测摆长时未加上小球的半径,所以得到如图所示的图线,这样通过第一问的方法计算出来的重力加速度与正确操作相比,其结果        (填“偏大”、“偏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某同学用一把游标卡尺上有50个小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由于被遮挡,只能看见游标的后半部分,如图所示,该摆球的直径为多少            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原理是力的作用等效性,其等效性是指(  )
A.使两分力与合力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B.使两次橡皮筋与细绳套的结点都与某点O重合
C.使两次橡皮筋伸长的长度相等
D.使弹簧秤在两种情况下发生相同的形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4+4=8分)
(1)用一主尺最小分度为1 mm,游标上有20个分度的卡尺测量一工件的长度,结果如图1-4-6所示.可以读出此工件的长度为________.

(2)图示为描述某根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之间关系的图象,下列关于这根弹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 N/m
B.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103 N/m
C.当受800 N的拉力作用时,弹簧的长度是40 m
D.当弹簧伸长为20 cm时,弹簧产生的拉力是200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有五个同学做实验,各组实验数据列于下表,若每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长度,用秒表测时间的技术水平都一样,那么_ ____组测量结果更准确,由此计算出的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约为__
实验条件,数据记录表格
组别
摆球材料
最大摆角
摆长(m)
全振动次数
所测时间(s)
A


0.41
10
23.6
B


0.50
50
87.2
C


0.80
50
90.0
D


0.60
30
70.8
E


0.80
30
7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