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折射率为$\sqrt{2}$的某种玻璃的表面,如图所示,θ1表示入射角,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当θ1>45°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B.无论入射角是多大,折射角都不会超过45°
C.欲使折射角等于30°应以45°的角度入射
D.当入射角tanθ1=$\sqrt{2}$时,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恰好垂直

分析 本题可根据下列知识进行解答:
(1)光由光密(即折射率较大的介质)介质射到光疏(即折射率较小的介质)介质的界面时,全部被反射回原介质内的现象,叫做全反射.
(2)当入射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反射遵守反射定律,折射遵守折射定律n=$\frac{sini}{sinr}$.

解答 解:A、光从空气中射向玻璃表面时,不可能发生全反射,故A错误.
B、当入射角最大时,根据折射定律n=$\frac{sini}{sinr}$知,折射角也最大,而最大的入射角为90°,则由n=$\frac{sini}{sinr}$=$\sqrt{2}$得,r=45°,所以最大的折射角为45°.故B正确.
C、当折射角r=30°时,由折射定律n=$\frac{sini}{sinr}$得入射角 i=45°,故C正确.
D、当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恰好互相垂直时,设入射角为θ1,折射角为β,有θ1+β=90°,n=$\frac{sin{θ}_{1}}{sinβ}$=$\frac{sin{θ}_{1}}{sin(90°-{θ}_{1})}$=tanθ1.所以θ1=arctan$\sqrt{2}$.故D正确.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A.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折射定律n=$\frac{sini}{sinr}$,知道产生全反射的必要条件是光由光密(即折射率较大的介质)介质射到光疏(即折射率较小的介质)介质的界面.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的效果上是等效的,因此做功与热传递是没有区别的
B.虽然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的效果上是等效的,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分析改变前后的物体的内能,来区别是做功还是热传递改变内能的
C.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的效果上是等效的,表明要使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既可以通过做功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热传递来实现
D.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的效果上是等效的,说明人在出汗散热时,还可以通过对外做功来代替出汗改变内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甲、乙两颗卫星以相同的轨道半径分别绕质量为M和2M的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向心加速度是乙的2倍B.甲的运行周期是乙的2$\sqrt{2}$倍
C.甲的角速度是乙的2$\sqrt{2}$倍D.甲的线速度是乙的$\frac{{\sqrt{2}}}{2}$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万有引力定律是卡文迪许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的
B.公式F=G$\frac{{{m_1}{m_2}}}{r^2}$中的G是一个比例常数,是没有单位的
C.由公式F=G$\frac{{{m_1}{m_2}}}{r^2}$可知,当距离r趋向于0时,F趋向于无穷大
D.公式F=G$\frac{{{m_1}{m_2}}}{r^2}$中的r是指两个质点间的距离或两个均匀球体的球心间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一个有界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矩形闭合导线框abcd,沿纸面由位置1(左)匀速运动到位置2(右).则(  )
A.导线框进入磁场时,感应电流方向为a→b→c→d→a
B.导线框离开磁场时,感应电流方向为a→b→c→d→a
C.导线框离开磁场时,受到的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右
D.导线框进入磁场时.受到的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用10分度游标卡尺测一根金属管的内径和外径时,卡尺上的游标位置分别如图(a)、(b)所示.这根金属管内径读数是2.37cm,外径读数是3.00cm,管壁的厚度是0.315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所示是“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
(1)将图中所缺导线补接完整.
(2)如果在闭合开关时发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了一下,那么合上电键后,将A线圈迅速插入B线圈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将向右偏一下(填“左”或“右”);A线圈插入B线圈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迅速向左移动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将向左偏一下(填“左”或“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在做“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时,小车的质量为m,使用橡皮筋6根,每次增加一根,实验中W、v、v2的数据已填在表格中.
Wv/m•s-1v2/m2•s-2
000
1.000.800.64
2.001.101.21
3.001.281.64
4.001.532.34
5.001.763.10
6.001.893.57
(1)试在图中作出图象.
(2)从图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在误差范围内,合外力做的功和速率的平方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所示质量为4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现用一F=20N的恒力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拉物体,经过3s,该物体的位移为多少?(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