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分)用滴水法可以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值,装置如图所示:
(1)下列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______(只需填写步骤前的序号)
①仔细调节水龙头和挡板的位置,使得耳朵刚好听到前一个水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时,下一个水滴刚好开始下落;
②用秒表计时: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时,开启秒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一直数到“n”时,计时结束,读出秒表的示数为t.
③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口距离挡板的高度h;
④在自来水龙头下安置一块挡板A,使水一滴一滴断续地滴落到挡板上.
(2)写出用上述步骤中测量的量计算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g=__________.

(3)为了减小误差,改变h的数值,测出多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表中t′ 是水滴从水龙头口到A板所用的时间,即水滴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利用这些数据,以_______为纵坐标、以________为横坐标做图,求出的图线斜率的大小即为重力加速度g的值.
(4)利用表中的实验数据,在空白处填上画图所需的数据,并在坐标纸中作出以第(3)问回答的内容为横纵坐标的图象,并求出g=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④①②③或④①③② (2) (3)h   (4)表格数据如图(2分);8.80~9.80(2分)

试题分析:(1)实验的第一步是安装器材和调节器材,所以④是第一步,①是第二步,②和③的先后顺序对实验无影响,故合理的顺序应该是④①②③或④①③②。
(2)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有:,其中:。解得:
(3)根据,得到,故答案为h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8分)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

(1)某同学通过以上测量后把6组数据描点在坐标图乙中,请作出F-L图线;
(2)由此图线可得出该弹簧的原长L0=__________cm,劲度系数k=___________N/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8分)如图所示,A、B、C、D为物体做平抛运动过程中依次通过的四个点,通过某种方法把四个点记录在了图纸上,图中的网格区域是由许多个正方形小方框构成(实验时,纸张竖直放置.网格竖直线和重垂线平行),每个正方形小方框的边长均为L=5cm.由于保存不当,纸张被污染了,导致C点的位置无法确定.现在想要用该实验图纸来研究平抛运动,()请回答以下问题:

(1)判断A点是否为平抛的起始点       (填“是”或“不是”)
(2)从A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为        s
(3)该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9分)测量小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是半径足够大的光滑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与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B点相切,C点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为C′。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称出物块Q的质量m;
②测量出轨道AB的半径R、BC的长度L和CC′的长度h;
③将物块Q在A点从静止释放,在物块Q落地处标记其落点D;
④重复步骤③,共做10次;
⑤将10个落地点用一个尽量小的圆围住,用米尺测量圆心到C ′ 的距离s。
⑴用实验中的测量量表示:
(Ⅰ)物块Q到达B点时的动能EkB=             
(Ⅱ)物块Q到达C点时的动能EkC=            
(Ⅲ)在物块Q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物块Q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 =          
(Ⅳ)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⑵回答下列问题:
(Ⅰ)实验步骤④⑤的目的是                         
(Ⅱ)已知实验测得的μ值比实际值偏大,其原因除了实验中测量量的误差之外,其它的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可能的原因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10分)利用图示装置可以做力学中的许多实验。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利用此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必须设法消除小车和木板间的摩擦阻力的影响
B.利用此装置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并用图象法处理数据时,如果画出的关系图象不是直线,就可确定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C.利用此装置探究“小车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时,不需要将长木板的一端抬高以平衡摩擦力。
(2) 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实验室,各取一套图示的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小车上放不同质量的砝码,在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研究小车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中小车的轮子被锁死,小车只能在长木板上滑动)。
①为使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件是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质量________小车和小车上砝码的总质量。(填“远大于”、“远小于”或“近似等于”)
②实验中对小车及车内砝码研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实验中记录小车的加速度a和小车所受的合外力F,通过图像处理数据.甲、乙两同学分别得到图中甲、乙两条直线.设甲、乙用的小车及砝码质量分别为,甲、乙用的小车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由图可知,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为探究“合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
A.将一端带滑轮的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使带滑轮的一端伸出桌沿,在无滑轮的一端安装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跟50HZ交流电源相连。
B.将质量为400g的小车放在打点计时器附近,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限位孔后跟小车相连,在木板的右端垫一个垫块,前后移动垫块,使小车拖着纸带沿木板向下运动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所打的点恰好间隔相等。
C.保持木板与水平桌面间夹角不变,继续将质量为400g的小车放在打点计时器附近,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限位孔后跟小车相连,在质量分别为10g、50g、100g的三种钩码中,挑选了一个质量为100g的钩码挂在拉线的挂钩P上,如图甲所示。
D.打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由静止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

(1)他在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第一个点上标上O,在O点后面一定距离处开始每5个点作为一个计数点,依次标上“1”、“2”、“3”,用刻度尺测出了“1”、“2”、“3”各计数点到O点的距离S1、S2、S3的值如图乙所示。则计数点“1”、“2”、“3”中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s,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v2=      m/s。(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2)他把小车作为研究对象,将钩码的重力当作小车受到的合力,利用打计时器打下O点到打下计数点“2”的过程来探究合力对小车做的功与小车动能改变的关系,若实验所在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则合力对小车做的功为W=____ _  ___ J,小车动能的改变为△Ek="________" J。
(3)比较W和△Ek的大小,显然W与△Ek相差较大,即他不能得到“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这一结论,请你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装置和操作过程帮他分析一下,造成以上实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如图甲所示,某组同学借用“探究a与F、m之间的定量关系”的相关实验思想、原理及操作,进行“研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的实验:

(1)为达到平衡阻力的目的,取下细绳及托盘,通过调整垫片的位置,改变长木板倾斜程度,根据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________运动.
(2)连接细绳及托盘,放入砝码,通过实验得到图乙所示的纸带.纸带上O为小车运动起始时刻所打的点,选取时间间隔为0.1 s的相邻计数点A、B、C、D、E、F、G.实验时小车所受拉力为0.2 N,小车的质量为0.2 kg.

请计算小车所受合外力做的功W和小车动能的变化ΔEk,补填表中空格(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四位).
 
O-B
O-C
O-D
O-E
O-F
W/J
0.043 2
0.057 2
0.073 4
0.091 5
 
ΔEk/J
0.043 0
0.057 0
0.073 4
0.090 7
 
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W=ΔEk,与理论推导结果一致.
(3)实验前已测得托盘质量为7.7×10-3 kg,实验时该组同学放入托盘中的砝码质量应为________ kg.(g取9.8 m/s2,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三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①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采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加速度与小车受力的关系.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A.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就是将木板一端垫高,在塑料小桶中添加砝码,使小车在绳的拉力作用下能匀速运动
B.每次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中应先放小车,然后打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在每次实验中,应使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大于砂和小桶的总质量
②如图所示是某一次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取计数点A、B、C、D、E、F、G.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 0.10s,用刻度尺测量出各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AB=1.50cm,BC="3.88" cm,CD="6.26" cm,DE="8.67" cm,EF="11.08" cm,FG=13.49cm,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  m/s2,打纸带上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v C =      m/s.(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③某同学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小车质量保持不变)
F/N
0.20
0.30
0.40
0.50
0.60
a/ m/s2
0.30
0.40
0.48
0.60
0.72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图上作出a-F图象;图象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2分)如图所示,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电阻丝的直径,其读数为     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