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如图所示,在O点处放置一个正电荷.在过O点的竖直平面内的A点,自由释放一个带正电的小球,小球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小球落下的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它与以O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如图中实线所示)相交于B、C两点,O、C在同一水平线上,∠BOC=30°,A距离OC的竖直高度为h.若小球通过B点的速度为v,则小球通过C点的速度大小为$\sqrt{{v}^{2}+gR}$,小球由A到C电场力做功为$\frac{1}{2}$mv2+mg$\frac{R}{2}$-mgh.

分析 小球下落过程中,受到重力和电场力,由于B、C两点处于同一等势面上,故从B到C过程电场力做功为零;根据电场力做功判断电势能的变化情况;根据总功判断动能变化情况

解答 解:小球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电场力总体上做的是负功,重力做正功,由动能定理可以知道电荷在C点的大小是$\sqrt{{v}^{2}+gR}$,
C、D、小球由A点到C点机械能的损失就是除了重力以外的其他力做的功,即电场力做的功.
由动能定理得
mgh+W=$\frac{1}{2}{mv}_{C}^{2}$则:
W=$\frac{1}{2}{mv}_{C}^{2}$=$\frac{1}{2}$mv2+mg$\frac{R}{2}$-mgh
故答案为:$\sqrt{{v}^{2}+gR}$,$\frac{1}{2}$mv2+mg$\frac{R}{2}$-mgh

点评 本题关键是明确几种功能关系的具体形式:
总功是动能变化的量度;
电场力做功是电势能变化的量度;
除重力外其余力做的功是机械能变化的量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用如图1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在m1拖着的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50Hz,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图2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相邻两计数点间均有4个点未画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2所示.已知m1=50g,m2=150g(g取9.8m/s2,所有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则

①下面给出了该实验的操作步骤:
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实验器材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直流电源上
C.先释放m2,再接通电源,在纸带打下一系列点迹
D.挑选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
E.根据测量的结果,分别计算系统减少的重力势能和增加的动能
其中操作不当的步骤是:BC
②在打0~5点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加量△k=0.576J,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0.588J,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验证了机械能守恒.
③某同学作出了$\frac{{v}^{2}}{2}$-h图线(如图3),则据图线得到的重力加速度g=9.67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地球半径为R,同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h,地球的自转周期为T,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地球质量可表达为$M=\frac{4{π}^{2}{(R+h)}^{3}}{G{T}^{2}}$或$M=\frac{{R}^{2}g}{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负向传播,从波传到x=3m的P点时开始计时,已知在t=0.3s时PM间第一次形成图示波形,此时x=0m的O点正好在波谷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P点的振动周期为0.4s
B.P点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 轴负方向
C.当M点开始振动时,P点也在平衡位置处
D.这列波的传播速度是$\frac{4}{3}$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一个小球在细绳的拉力作用下,绕某固定点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空气阻力不计.小球在运动过程中不发生改变的物理量是(  )
A.速度B.角速度C.加速度D.机械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果两个不在同一直线上分运动一个是匀速直线运动,另一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合运动.
A.一定是直线运动B.一定是曲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运动D.不可能是匀变速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如图所示,绕过光滑钉子O的细绳,两端分别栓有A、B两个小球,A球的质量是B球的2倍.现将两球从距地面高度为h处由静止释放,若细绳足够长,细绳的质量、空气的阻力不计,则B球上升到距地面的最大高度为$\frac{4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为了测量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用铁架台将长木板倾斜支在水平桌面上.组成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所提供的器材有.长木板、木块(其前端固定有用于挡光的窄片K)、光电计时器、米尺、铁架台等.在长木板上标出A,B两点,B点处放置光电门(图中未画出),用于记录窄片通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该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游标卡尺测量窄片K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2.50mm,测量长木板上,A,B两点间的距离L和竖直高度差h.
(2)从A点由静止释放木块使其沿斜面下滑,测得木块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为△t=2.50×10-3s算出木块经B点时的速度v=1.00m/s,由L和v得出滑块的加速度a.
(3)由以上测量和算出的物理量可以得出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frac{gh-aL}{{g\sqrt{{L^2}-{h^2}}}}$(用题中所给字母h、L、a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示波器工作时,屏上显示出如图甲所示的波形,且亮度较弱.要将波形由甲图位置调节到乙图的位置和波形且亮度增强,应调节示波器面板上的ADEFGK旋钮.
A.辉度旋钮          B.聚焦旋钮
C.辅助聚焦旋钮      D.竖直位移旋钮
E.“Y增益”旋钮     F.“X增益”旋钮
G.水平位移旋钮      H.扫描微调旋钮
I.衰减旋钮          J.扫描范围旋钮
K.同步极性选择开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