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的频率为50Hz,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值为9.80m/s2,测得所用重锤的质量为1.00kg.
(1)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同一装置打出了三条纸带,量出各纸带上第1、2点间的距离分别为0.15cm、0.19cm、0.25cm,则可以肯定
 (选填甲、乙或丙)同学在操作上有错误.
(2)若按实验要求正确地选出纸带进行测量,量得某处开始连续三点A、B、C到第一个点O的距离分别为15.55cm、19.20cm和23.23cm,则当打下点B时,重锤的重力势能减小量为
1.88
1.88
  J,重锤的动能为
1.84
1.84
 J(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分析:(1)对于实验中存在的重大误差,我们可以用理论知识去判断,如若下落初速度为零,则第一个打点周期内重物下落的高度:h=
1
2
gt2≈2mm

(2)纸带法实验中,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从而求出动能.根据功能关系得重力势能减小量等于重力做功的数值.
解答:解:(1)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50 Hz,打点周期为0.02 s,重物开始下落后,在第一个打点周期内重物下落的高度:h=
1
2
gt2≈2mm
,所以所选的纸带最初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 mm.
量出各纸带上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0.18cm,0.19cm和0.25cm,可以看出丙同学在操作上误差较大,存在着错误.
故答案为:丙.
(2)当打点计时器打在B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EP=mgh=1.0×9.8×0.1920 J=1.88 J.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B点的速度为:
vB=
xAC
2T
=
(0.2323-0.1555)m
2×0.02s
=1.92m/s

根据动能的定义式得出:
EkB=
1
2
m
v
2
B
=1.84J

故答案为:1.88,1.84.
点评:运用运动学公式和动能、重力势能的定义式解决问题是该实验的常规问题,同时对于验证实验,我们有时也需要从理论知识角度去判断有没有出现大的误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高中物理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装置,请根据以下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量
m=lkg的重锤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所示,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长度单位为c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那么:
①纸带的
端与重物相连(填“左”或“右”).
②从起点O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小量为△EP=
0.47
0.47
J,物体动能的增加量AEk=
0.46
0.46
  J.(计算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把质量为50g的钩码固定在纸带下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钩码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用刻度尺测量起点O到各点的距离,并知道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空气阻力不可忽略.由上述数据,在此实验中可以做到
BC
BC

A.测出当地重力加速度的精确值         B.计算出纸带上某点对应的钩码的动能
C.计算钩码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合外力    D.准确地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若按实验要求正确地选出纸带进行测量,量得连续三点A、B、C到第一个点的距离如图所示.
①纸带的
(选填:左、右)端与重物相连.
②选择纸带时,要求打出的第1、2两点间距约为2mm,其理由是重物的运动可视为
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运动.
③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B时,物体的速度VB=
0.98m/s
0.98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
(1)电磁打点计时器与电源相接,图甲中接线正确的是
 
(填“A”或“B”);
(2)已知重锤质量为m,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经正确操作后获得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x1、x2、x3…x7、x8为各个点迹的坐标,请写出从计数点C到计数点D两点间对应运动过程中重锤m的动能变化量的表达式
 
,势能变化量的表达式
 

(3)比较重锤m动能变化量和势能变化量会得出什么结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