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用如图所示装置做“研究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的实验,力矩盘上各同心圆的间距相等.

(1)(多选题)在用细线悬挂钩码前,下列措施中哪些是必要的(  )
(A)判断力矩盘是否处在竖直平面
(B)判断横杆MN是否严格保持水平
(C)判断力矩盘与转轴间的摩擦是否足够小
(D)判断力矩盘的重心是否位于盘中心
(2)在力矩盘上A、B、C三点分别用细线悬挂钩码后,力矩盘平衡,如图所示,已知每个钩码所受重力为1 N,则此时弹簧秤示数应为________N.
(3)若实验前,弹簧秤已有0.2 N的示数,实验时忘记对弹簧秤进行调零,则完成实验后测量出的顺时针力矩与逆时针力矩相比,会出现M顺______M逆(选填“>”、“=”或“<”).
(1) A C D (2)3 (3)  <  

试题分析:(1)因为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即重力只能在竖直面内作用。故选(A).。力矩盘与转轴间的摩擦应足够小,则摩擦力产生力矩可忽略。故选(C)。力矩盘的重心若不位于盘中心,则力矩盘的重力也要产生力矩,那么实验时必须将力矩盘重力产生的力矩计算在内。力矩盘的重心若位于盘中心,则力矩盘的重力产生的力矩为零。故选(D)。而横杆MN是否严格保持水平,并不影响实验结果。
(2)由力矩平衡原理(设力矩盘上各同心圆的间距相等,且为R)得:
     (F为弹簧秤示数)
解得:F=3N
(3)若实验前,弹簧秤已有示数,实验时忘记对弹簧秤进行调零,计算逆时针力矩力矩时, F代入数值就比实际值大,得到的结果:顺时针力矩比逆时针力矩小。
点评:本题考查了通过转动平衡求力矩的实验设计,通过巧妙设计,借助圆来求出相应力矩大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在《用自由落体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测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m/s2,测得所用重物的质量为1.00kg,实验中得到一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把第一点记作O,另选连续的4个点A、B、C、D作为测量的点,经测量知道A、B、C、D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62.99cm,70.18 cm,77.76 cm,85.73 cm,根据以上的数据,可知重物由O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的减小量等于_______J,动能的增加量等于_______J。(取三位有效数字)你得出的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1)根据纸带数据计算
Δx1=xBC-xAB=        
Δx2=xCD-xBC=   
Δx3 =xDE-xCD=       .由此可得,小车运动的规律是:                                                
(2)D点的瞬时速度vD=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已知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的频率为50 Hz, 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 m/s2, 测得所用的重物质量为1.00 kg.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5-5-13所示), 把第一个点记为O, 另选连续的四个点A、B、C、D作为测量的点, 经测量知道A、B、C、D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62.99 cm、70.18 cm、77.76 cm、85.73 cm.

(1)根据以上数据, 可知重物由O点运动到C点,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________J, 动能的增加量等于________J(取三位有效数字).
(2)根据以上数据, 可知重物下落时的实际加速度a=________m/s2, a________g(填“大于”或“小于”),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物体运动轨迹的一部分,然后以轨迹上的A点为坐标原点,在竖直方向上建立坐标系,如下左图所示。轨迹上A、B、C三点的坐标值已在图中标出。取g=10m/s2,则物体的平抛初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s,平抛抛出点的横坐标x=__________cm,纵坐标y=________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1) ①如图所示,一竖直的半圆形光滑轨道与一光滑曲面在最低点平滑连接,一小球从曲面上距水平面高处由静止释放,恰好通过半圆最高点,则半圆的半径=                

②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如图所示的读数是     mm。

(2)在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的交流电源上,从实验中打出的几条纸带中选出一条理想纸带,如图乙所示,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4个点,各点距起始点O的距离分别为,已知重锤的质量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则:
①从打下起始点到打下点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重锤动能的增加量为         
②若,且测出,可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3)实际电压表内阻并不是无限大,可等效为理想电流表与较大的电阻的串联。现要测量一只量程已知的电压表的内阻,器材如下:
①待测电压表(量程3V,内阻约3kΩ待测)一只;②电流表(量程3A,内阻0.01Ω)一只;③电池组(电动势约为3V,内阻不计);④滑动变阻器一个;⑤变阻箱(可以读出电阻值,0-9999Ω)一个;⑥开关和导线若干。
某同学利用上面所给器材,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1)该同学设计了如图甲、乙两个实验电路。为了更准确地测出该电压表内阻的大小,你认为其中相对比较合理的是      (填“甲”或“乙”)电路。

(2)用你选择的电路进行实验时,闭合电键S,改变阻值,记录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电压表的读数U和                    (填上文字和符号);
(3)由所测物理量选择下面适当坐标轴,能作出相应的直线图线,最方便的计算出电压表的内阻:
A.B.C.D.
(4)设直线图像的斜率为、截距为,请写出待测电压表内阻表达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
(1)(3分)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一些操作要求,将你认为正确选项的前面字母填在横线上:                  
(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
(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必须不同
(c)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
(d)记录小球位置用的木条(或凹槽)每次必须严格地等距离下降
(e)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或方格纸)相接触
(f)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
(2)(2分)安装实验装置的过程中,斜槽装置的末端的切线必须是水平的,这样做的目的是  
A.保证小球飞出时,速度即不太大,也不太小;
B.保持小球飞出时,初速度水平;
C.保证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每次都相等;
D.保证小球运动的轨道是一条抛物线;
(3)(6分) 下图为研究小球的平抛运动时拍摄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其背景是边长为5cm的小方格,重力加速度g取10m/s2。由图可知: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经历的时间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从B点运动到C点经历的时间;照相机的闪光频率为       Hz;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当合外力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其质量之间的关系。

(1)实验前用刻度尺测出两个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s,并测得遮光条的宽度d。该实验小组在做实验时,将滑块从图所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可以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Δt1,遮光条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Δt2,则滑块经过光电门1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1=         ,滑块经过光电门2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2=         ,则滑块的加速度的表达式a=           。(以上表达式均用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2)在本次实验中,实验小组通过改变滑块质量做了6组实验,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质量m(g)
250
300
350
400
500
800
加速度a( m/s2 )
2.02
1.65
1.43
1.25
1.00
0.63
通过计算分析上表数据后,得出的结论是在合外力不变的情况下,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如果想通过图象法进一步确认自己的结论,须建立           (填ama)坐标系,根据实验数据描点作图,如果图线是一条             ,就可确认上述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97.50cm,摆球直径为2.00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为99.9s.则
①该摆摆长为_______cm。
②如果他测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的过紧B.摆球的质量测的不准确
C.摆角太小,使周期变小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