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在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震源停止振动时,地震波的传播立即停止B、地震波能传播能量C、地震波与电磁波一样均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当地震波由海底传播到海水中时地震波的频率不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导纤维传送光信号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现象B、用标准平面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了光的偏振现象C、门镜可以扩大视野是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D、照相机镜头表面涂上增透膜,以增强透射光的强度,是利用了光的衍射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关于振动和波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波源停止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波也立即停止B、发声体在振动时,一定会产生声波C、波动的过程是介质质点由近及远的传播过程D、波动的过程是质点的振动形式及能量由近及远的传播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一种简易地震仪由竖直弹簧振子P和水平弹簧振子H组成(如图所示),利用它可以了解地震发生时的一些信息.某次有感地震发生时,测得地震波中的横波与纵波的传播速率分别为v1和v2(v1<v2),震源在地震仪正下方,观察到两振子相差△t时间开始振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的距离为
(v2-v1)
v1v2
△t
B、P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的距离为
v1v2
(v2-v1)
△t
C、H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的距离为
(v2-v1)
v1v2
△t
D、H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的距离为
v1v2
(v2-v1)
△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关于波动过程特点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后振动的质点总是跟着先振动的质点重复振动B、在任何情况下,所有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C、介质中各质点只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D、沿波的传播方向相距几个波长的两点,在振动起始的时间相差几个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地震波既有纵波也有横波,纵波和横波在地表附近被认为是匀速传播的,传播速度分别是9100m/s和3700m/s.在一次地震观测站记录的纵波和横波到达该地的时间相隔是8s,则地震的震源距这个观测站的距离是
 
K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两列机械横渡相遇,在相遇区一定会出现干涉现象B、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沿传播方向上,在任何相等时间内,传播相同的距离C、光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光的频率有关D、狭义相对论认为:一切物理规律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相同E、紫光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可能大于红光双缝干涉条纹间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把酒精灯放在肥皂液薄膜前,从薄膜上可看到明暗相间的条纹,能解释这一现象产生原因的是示意图(图中实线、虚线为光照射到薄膜上时,从膜的前后表面分别反射形成的两列波)(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a、b、c、d分别是一个菱形的四个顶点,∠abc=120°.现将三个等量的正点电荷+Q分别固定在a、b、c三个顶点上,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d点电场强度的方向由d指向OB、O点处的电场强度是d点处的电场强度的2倍C、bd连线为一等势线D、引入一个电量为+q的点电荷,依次置于O点和d点,则在d点所具有的电势能大于在O点所具有的电势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