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选修3—5)

⑴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A.麦克斯韦提出了光的电磁说

B.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的干涉现象提出了光子说

C.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首先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a)和镭(Ra

E.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用来估算原子核半径和原子的核电荷数。

 (2)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主要成就是发明了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他们的发明利用了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原理。如图所示电路可研究光电效应规律。图中标有A和K的为光电管,其中A为阴极,K为阳极。理想电流计可检测通过光电管的电流,理想电压表用来指示光电管两端的电压。现接通电源,用光子能量为10.5eV的光照射阴极A,电流计中有示数,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缓慢向右滑动,电流计的读数逐渐减小,当滑至某一位置时电流计的读数恰好为零,读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0V;现保持滑片P位置不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光电管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4.5eV

B. 若增大入射光的强度,电流计的读数不为零

C. 若用光子能量为12eV的光照射阴极A,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一定变大

D. 若用光子能量为9.5eV的光照射阴极A,同时把滑片P向左移动少许,电流计的读数一定不为零

⑶用大量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观测到了一定数目的光谱线。调高电子的能量再此进行观测,发现光谱线的数目比原来增加了5条。用△n表示两次观测中最高激发态的量子数n之差,E表示调高后电子的能量。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可以判断,△nE的可能值为(  )

A、△n=1,13.22 eV <E<13.32 eV

B、△n=2,13.22 eV <E<13.32 eV

C、△n=1,12.75 eV <E<13.06 eV

D、△n=2,12.75 eV <E<13.06 eV

⑷1914年,夫兰克和赫兹在实验中用电子碰撞静止原子的方法,使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来证明玻尔提出的原子能级存在的假设。设电子的质量为m,原子的质量为m0,基态和激发态的能级差为ΔE,试求入射电子的最小动能。(假设碰撞是一维正碰)

⑴BCD   ⑵AC

⑶AD原子的跃迁公式只适用于光子和原子作用而使原子在各定态之间跃迁的情况; 实物粒子与原子相互作用而使原子激发时, 粒子的能量不受上述条件的限制。

本题由于是电子轰击, 存在两种可能:

第一种n=2到n=4,所以电子的能量必须满足13.6-0.85<E<13.6-0.54,故D选项正确;

第二种可能是n=5到n=6,电子能量必须满足13.6-0.38<E<13.6-0.28,故A选项正确

⑷解析:要使原子发生跃迁,则原子吸收能量最小为ΔE,因此电子与原子碰撞的能量损失最小为ΔE,当电子与原子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能量损失最多,设电子与原子碰后的共同速度为v,则由碰撞过程动量守恒,设碰前电子的动能为,则碰前电子的动量,故,根据碰撞过程能量守恒,则,联立可得入射电子的最小动能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物理选修3-5
(1)图示是用来监测在核电站工作的人员受到辐射情况的胸章,通过照相底片被射线感光的区域,可以判断工作人员受到何种辐射.当胸章上1mm铝片和3mm铝片下的照相底片被感光,而铅片下的照相底片未被感光时,则工作人员可能受到了辐射的射线是
A
A
 
A.α和β             B.α和γ              C.β和γ                        D.α、β和γ

(2)在可控核反应堆中需要给快中子减速,轻水、重水和石墨等常用作减速剂.中子在重水中可与
 
2
1
H
核碰撞减速,在石墨中与
 
12
6
C
核碰撞减速.上述碰撞可简化为弹性碰撞模型.某反应堆中快中子与静止的靶核发生对心正碰,通过计算说明,仅从一次碰撞考虑,用重水和石墨作减速剂,哪种减速效果更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物理选修3-5模块]
(1)激光制冷原理可以根据如图所示的能级图简单说明,激光射入介质中,引起介质中的离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n=11,一些处于激发态n=11的离子很快吸收热量转移到激发态n=12,离子从激发态n=11和n=12向基态跃迁辐射两种荧光,部分辐射荧光的能量大于入射激光的能量,上述过程重复下去实现对介质的冷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BC

A.两种辐射荧光波长都大于射入介质的激光波长
B.激光制冷过程中,介质内能减少量等于辐射荧光与吸收激光的能量差
C.两种辐射荧光在同一装置下分别做双缝干涉实验,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不相等
D.若两种辐射荧光分别照射同一金属板都能产生光电效应,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相等
(2)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静止着一质量为M=0.4kg的薄木板,一个质量为m=0.2kg的木块(可视为质点)以υ0=4m/s的速度从木板左端滑上,一段时间后,又从木板上滑下(不计木块滑下时机械能损失),两物体仍沿直线继续向前运动,从木块与木板刚刚分离开始计时,经时间t=3.0s,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增加了x=3m,已知木块与木板的动摩擦因数μ=0.4,求薄木板的长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物理选修3-5
(1)太阳内部发生的核反应主要是轻核的聚变,太阳中存在的主要元素是氢,氢核的聚变反应可以看做是4个氢核(
 
1
1
H
)结合成1个氦核(
 
4
2
He
).下表中列出了部分粒子的质量(1u相当于931.5MeV的能量)
粒子名称 质子p α粒子 电子e 中子n
质量/u 1.0073 4.0015 0.00055 1.0087
①写出氢核聚变的核反应方程:
 

②计算发生一次核反应释放的能量.(以MeV为单位,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首次参赛的中国女子冰壶队喜获铜牌,如图为中国队员投掷冰壶的镜头.假设在此次投掷中,冰壶运动一段时间后以0.4m/s的速度与对方的静止冰壶发生正碰,碰后中国队的冰壶以0.1m/s的速度继续向前滑行.若两冰壶质量相等,则对方冰壶获得的速度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物理--选修3-5]
(1)关于以下核反应方程:
12H+13H→24He+X  ②92235U+X→54140Xe+3894Sr+2Y  ③1124Na→1224Mg+Z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AC

A.X与Y相同               B.Y与Z相同
C.方程①是核聚变反应    D.方程③是核裂变反应
(2)从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A点以一定初速度和仰角发射炮弹.在正常情况下,炮弹经最高点C(仅具有水平速度)到达水平地面上的B点时爆炸.炮弹在空中的运动轨迹是关于y轴对称的抛物线,A、B、C三点的坐标已在图中标明.在某次发射中,炮弹到达C点就炸裂成a、b两块,其中弹片a恰好沿原路径返回到A点.已知炮弹到达C点时的动能为E0,炸裂后弹片a的质量是原炮弹质量的2/3,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求:
①弹片b的落地点D的横坐标xD
②炮弹爆炸时,由化学能转化成的机械能△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9?宁夏)[物理-选修3-5]
(1)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填入选项前的字母,有填错的不得分)
A.极限频率越大的金属材料逸出功越大
B.只要光照射的时间足够长,任何金属都能产生光电效应
C.从金属表面出来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这种金属的逸出逸出功越小
D.入射光的光强一定时,频率越高,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
(2)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劈A和B,高度相同,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和B的倾斜面都是光滑曲面,曲面下端与水平相切,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块位于劈A的倾斜面上,距水平面的高度为h.物块从静止开始滑下,然后又滑上劈B.求物块在B上能够达到的是大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