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测量装置如图1所示,调节分划板的位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亮条纹的中心,此螺旋测微器读数为
 
mm.转动手轮,使分划线向一侧移动.到另一条亮条纹的中心位置,由螺旋测微器再进行一次读数.若实验测得第一条到第四条亮条纹中心间的距离为△x=0.960mm,已知双缝间距为d=1.5mm,双缝到屏的距离为L=1.00m,则对应的光波波长λ=
 
mm.
(2)某示波器工作时,屏上显示出如图2所示的波形,且亮度较弱.要将波形由A图位置调节到B图的位置和波形,示波器面板上的旋钮被调节的是
 

A.辉度旋钮       B.聚焦旋钮面
C.辅助聚焦旋钮   D.竖直位移旋钮
E.Y增益旋钮     F.X增益旋钮
G.水平位移旋钮   H.扫描微调旋钮
I.衰减旋钮        J.扫描范围旋钮     K.同步开关.精英家教网
分析:(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等于固定刻度读数加上可动刻度读数,需估读.根据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公式△x=
L
d
λ
求出光波的波长.
(2)根据每个旋钮的作用,结合需要的波形确定正确的操作步骤.
解答:解:(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1mm+0.01×13.0mm=1.130mm.
相邻亮条纹的间距为:△x=
0.960
3
mm=0.320mm

根据△x=
L
d
λ
得:λ=
△x?d
L
=
0.320×10-3×1.5×10-3
1
m=4.8×10-10
m=4.8×10-7m.
(2)若要增大显示波形的亮度,应调节辉度旋钮;若要将波形曲线调至屏中央,应调节竖直位移旋钮;若要使此波形横向展宽,应调节x增益旋钮;若要使此波形波幅变大,应调节Y增益旋钮;要将波形左移,调节水平位移旋钮,以及需要打开同步开关.故选ADEFGK
故答案为:(1)1.130,4.8×10-7 (2)ADEFGK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公式,以及明确示波器的使用方法,熟记各旋钮的作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装置如图1所示,③和④为两带狭缝光阑,其中③为
单缝
单缝
(填:“单缝”或“双缝”)光阑,它的作用是
获取线光源
获取线光源

(2)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2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图3中手轮上的示数
13.870
13.870
mm,求得相邻亮纹的间距△x为
2.31
2.31
mm.
(3)已知双缝间距为2×10-4m,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为0.7m,则所测红光的波长为
660
660
n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某同学在用测量头测量时,将测量头目镜中看到的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某条亮纹的中心,这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1所示,这次示数为
10.295
10.295
 mm.
(2)某同学用图2所示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号计数点,然后每3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图3所示.
则打点计时器打点“3”时,重物下落的速度为
1.9
1.9
m/s;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求重力加速度:
方法A:由g1=
S2-S1
T2
g2=
S3-S2
T2
,…,g5=
S6-S5
T2
,取平均值g=8.667m/s2
方法B:由g1=
S4-S1
3T2
g2=
S5-S2
3T2
g3=
S6-S3
3T2
,取平均值g=8.673m/s2
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S1、S2、S3、S4、S5、S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方法A中有
S1、S6
S1、S6
;方法B中有
S1、S2、S3、S4、S5、S6
S1、S2、S3、S4、S5、S6
.因此,选择方法
B
B
(A或B)更合理.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
阻力[空气阻力,振针的阻力,限位孔的阻力,复写纸的阻力等],交流电频率波动,长度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等.
阻力[空气阻力,振针的阻力,限位孔的阻力,复写纸的阻力等],交流电频率波动,长度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等.
(试举出两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调节分划板的位置,使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其中某条亮条纹的中心,如图乙所示,此时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mm.如果用该装置测量氦氖激光器发出激光的波长,则图中除了光源以外,其它不必要的器材元件有
 

(2)①某同学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旋转到电阻挡,选用“×10”的倍率测量某电阻时示数如图(该同学的操作均正确),为了读数更加精确,请在下列步骤中选择必须合理的步骤并按操作先后顺序填在横线上
 
.(填序号)
A.用小螺丝刀进行机械调零
B.选用“×100”的倍率挡
C.选用“×l”的倍率挡
D.将红、黑表笔短接,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表针指在最右端的零位置
E.将红、黑表笔分别与待测电阻两极接触,重新测量
②若用下列可供选择的器材尽可能精确的测量上述电阻的阻值,请选择适当的器材,在答题卡方框中画出测量原理电路图,并在图中标注所选器材的符号.
A、电流表A1(0一3A,内阻约0.1Ω)
B、电流表A2 (0一30mA,内阻约1Ω)
C、灵敏电流表G(零刻度在正中央,0一600μA,内阻约为80Ω)
D、电压表V (0一3V,内阻约3kΩ)
E、滑动变阻器(0一20Ω)
F、干电池一节(电动势E=1.5V,内阻约0.2Ω)
G、电键一只,导线若干.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请按照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1甲、乙两图都是光的条纹形状示意图,其中干涉图样是
 

②将下表中的光学元件放在图1丙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装置,并用此装置测量红光的波长.
精英家教网
元件代号 A B C D E
元件名称 光屏 双缝 白光光源 单缝 透红光的滤光片
将白光光源C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学元件的排列顺序应为
 
.(填写元件代号)
③已知该装置中双缝间距d=0.50mm,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0.50m,在光屏上得到的干涉图样如图7甲所示,分划板在图中A位置时游标卡尺如图2乙所示,则其示数为
 
mm;在B位置时游标卡尺如图2丙所示.由以上所测数据可以得出形成此干涉图样的单色光的波长为
 
m.
(2)用半径相同的小球1和小球2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接下来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2: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位置B,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步骤1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3: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M、P、N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①对于上述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滚下
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C.斜槽轨道末端必须水平
D.实验过程中,白纸可以移动,复写纸不能移动
E.小球1的质量应大于小球2的质量
②本实验除需测量线段OM、OP、ON的长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A.A、B两点间的高度差h1          B.B点离地面的高度h2
C.小球1和小球2的质量m1、m2    D.小球1和小球2的半径r
③当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
 
(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时,即说明两球碰撞遵守动量守恒定律.如果还满足表达式
 
(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时,即说明两球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
④完成上述实验后,某实验小组对上述装置进行了改造,如图4所示.在水平槽末端与水平地面间放置了一个斜面,斜面的顶点与水平槽等高且无缝连接.使小球1仍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重复实验步骤1和2的操作,得到两球落在斜面上的平均落点M′、P′、N′.用刻度尺测量斜面顶点到M′、P′、N′三点的距离分别为l1、l2、l3.则验证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
 
(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1)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
①下列中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
 
.(填选项前的字母)
A.调节好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观察屏中心后,将单缝和双缝安装好即可观察、调试干涉条纹.
B.测量某条干涉亮纹位置时,应使测微目镜分划中心刻线与该亮纹的中心对齐
C.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可用测微目镜测出n条亮纹间的距离a,求出相邻两条亮纹间距为△x=a/(n-1)
②测量某亮纹位置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2,其示数为
 
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