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B、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C、光电效应证实了光具有波动性D、天然放射现象中的α、β、γ射线都能在电场中发生偏转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的结构B、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是原子核外的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C、黑体辐射的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频率较大的方向移动D、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关于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B、10个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经一个半衰期一定有5个发生了衰变C、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结合成氘核时,释放出核能,表明此过程中有质量亏损D、β射线来自于原子的核外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近代物理中的四种描述,正确的是 (  )
A、原子核分解成核子一定有质量亏损,释放出能量B、α射线,β射线,γ射线本质上都是电磁波,而且r射线的波长最短C、用质子流工作的显微镜比用相同速度的电子流工作的显微镜分辨率高D、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能量减小,核外电子的运动加速度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汤姆逊最早提出的
B、铀核(
 
238
92
U
)衰变为铅核(
 
206
82
Pb)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C、一个氢原子从量子数n=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最多可辐射2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D、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因为这束光的强度太小
E、考古专家发现某一骸骨中
 
14
6
C的含量为活着的生物体中
 
14
6
C的
1
4
,已知
 
14
6
C的半衰期为5730年,则确定该生物死亡时距今约11460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有关近代物理知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碘-131的半衰期大约为8天,三个月后,碘-131就只剩下约为原来的
1
2000
B、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深入地揭示了光的粒子性的一面.前者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后者表明光子具有能量之外还具有动量
C、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的越不牢固,原子核越不稳定
D、铀235裂变的方程可能为:
 
235
92
U→
 
137
55
Cs+
 
88
37
Rb+10
 
1
0
n
E、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跃迁到激发态,再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光子的频率一定不大于入射光子的频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为查德威克利用钋衰变放出的α射线轰击铍(Be)发现中子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射性元素钋发生衰变放出粒子1是氮原子
B、该实验的核反应方程为:
 
9
4
Be+
 
4
2
He→
 
13
6
C+
 
1
0
n
C、图中穿透力很强的射线是中子流
D、图中射线从石蜡中打出的粒子2是中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比如,有些含有铀、钍的花岗岩等岩石会释放出放射性惰性气体氡.而氡会发生放射性衰变,放出α、β、γ射线.这些射线会导致细胞发生癌变及呼吸道等方面的疾病,根据有关放射性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原子核了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C、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在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D、发生α衰变后,得到的新原子核与衰变前的原子核相比,质子数和中子数各减少2个E、在放射性元素中掺杂其他稳定元素并大幅度降低其温度,可以减小它的半衰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两弹”所涉及的基本核反应方程有:
 
235
92
U+
 
1
0
n→
 
90
38
Sr+
 
136
54
Xe+10
 
1
0
n,
 
2
1
H+
 
3
1
H→
 
4
2
He+
 
1
0
n,
关于这两个方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方程①属于α衰变
B、方程②属于轻核聚变
C、方程①的核反应是太阳能的源泉
D、方程②中的
 
3
1
H与
 
3
2
He互为同位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