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实验室常用的电磁式打点计时器用的是低压交流电源,打点频率为50HZ.某次实验连续打了一系列点的纸带如下图,由此可以判断,这段纸带的运动属于
匀变速
匀变速
(填“匀速”、“匀变速”)直线运动,纸带上AB段运动的时间t=
0.08
0.08
s,AB段的平均速度
s
t
1.15
1.15
m/s(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可测量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一斜面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斜面上靠近底端处,光电门甲的位置可移动,当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上滑下时,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门甲至乙所用的时间t.改变光电门甲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使滑块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用米尺测量甲、乙之间的距离s,记下相应的t值;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s(m)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0.950
t(ms) 292.9 371.5 452.3 552.8 673.8 776.4
s/t(m/s) 1.71 1.62 1.55 1.45 1.34 1.22
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
①已知滑块沿斜面下滑时做匀加速运动,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滑块经过光电门乙时的瞬时速度v1、测量值s和t四个物理量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是
s=v1t-
1
2
at2
s=v1t-
1
2
at2

②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在图2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
s
t
-t图线;
③由所画出的s/t-t图线,得出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a=
1.15
1.15
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分析:(1)根据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等于常数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由位移时间关系式整理得到
s
t
-t图线的表达式.
解答:解:(1)①图中连续四段位移之差均为0.2cm,根据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等于常数可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②电磁式打点计时器用电源频率为50HZ.即每隔0.02s打一个点,所以AB时间间隔0.08s
③AB段的平均速度
s
t
=1.15m/s
(2)①已知滑块沿斜面下滑时做匀加速运动,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滑块经过光电门乙时的瞬时速度v1、测量值s和t四个物理量.
因为时速度v1是下滑的末速度,所以我们可以看下滑的逆过程,所以满足的关系式是:s=v1t-
1
2
at2

②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在图2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
s
t
-t图线;

③由s=v1t-
1
2
at2
整理
得:
s
t
=v1-
1
2
a
t
由表达式可知,加速度等于斜率大小的两倍.所以由图象得出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a=1.15m/s2
故答案为:(1)匀变速;0.08;1.15;(2)s=v1t-
1
2
at2
;如图;1.15
点评:题目的难度在于:物体加速下滑时,我们研究了它的逆过程,并且要整理图象所要求的表达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中重要的物理实验仪器,第26题图中甲、乙两种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图是
电磁式
电磁式
打点计时器,乙图是
电火花式
电火花式
打点计时器.(填“电磁式”或“电火花式”)
(2)工作时使用的电流是下列四种情况的哪一种?甲图电源采用的是
D
D
,乙图电源采用的是
C
C

A、直流 220V    B、直流 6伏    C、交流 220V   D、交流 4-6伏
(3)在实验室利用甲图的打点计时器做实验的时候,将纸带穿过
限位孔
限位孔
,并且纸带应放在
复写纸
复写纸
的下面.若在实验中发现纸带上的点迹不清晰,颜色比较浅,在检查电源和复写纸都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
振针
振针
的高度来解决.(提示:仪器部位的名称已经在图中标明)
(4)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在实验室中一般采用图
(填“甲”、“乙”)中的打点计时器完成实验.
(5)在某次实验中,物体拖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频率为50Hz,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纸带上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计数点,实验中用直尺量出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

①在计数点1所代表的时刻,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V1=
1.2
1.2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该同学在测量的时候没有将计数点5的数值记录下来,根据前面的数值可以算出计数点5的数值为
5.2
5.2
cm.
③纸带运动的加速度a=
0.8
0.8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微波实验是近代物理实验室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反射式速调管是一种结构简单、实用价值较高的常用微波器件之一,它是利用电子团与场相互作用在电场中发生振荡来产生微波,其振荡原理与下述过程类似.如图1所示,在虚线MN两侧分布着方向平行于X轴的电场,其电势φ随x的分布可简化为如图2所示的折线.一带电微粒从A点由静止开始,在电场力作用下沿直线在A、B两点间往返运动.已知带电微粒质量m=1.0×10-20 kg,带电荷量q=-1.0×10-9 C,A点距虚线MN的距离d1=1.0cm,不计带电微粒的重力,忽略相对论效应.求:
(1)B点距虚线MN的距离d2
(2)带电微粒从A点运动到B点所经历的时间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1)多用电表是实验室和生产实际中常用的仪器.使用多用电表进行了两次测量,指针所指的位置分别如图中a、b所示.若选择开关处在“×10Ω”的电阻档时指针位于a,则被测电阻的阻值是
 
Ω.若选择开关处在“直流电压2.5V”档时指针位于b,则被测电压是
 
V; 
(2)如图甲所示为一黑箱装置,盒内有电源、电阻等元件,a、b为黑箱的两个输出端.
精英家教网
①为了探测黑箱,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几步测量:
A.用多用电表的电阻挡测量a、b间的电阻;
B.用多用电表的电压挡测量a、b间的输出电压;
C.用多用电表的电流挡测量a、b间的输出电流.
你认为以上测量中不妥的有:
 
(填序号)
②含有电源的黑箱相当于一个“等效电源”,a、b是等效电源的两极.为了测定这个等效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该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调节变阻器的阻值,记录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在方格纸上建立了U-I坐标,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坐标点,如图丙所示.请你作进一步处理,并由图求出等效电源的电动势E=
 
V,内阻r=
 
Ω.
③由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内阻,会产生系统误差,则采用此测量电路所测得的电动势与实际值相比
 
,测得的内阻与实际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和“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想要较精确地测量一电压表Vx的内阻(约几kΩ),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
学生电源(3V),学生实验常用的电压表(量程0-3-15V)、电流表(0-0.6-3A)、电阻箱(9999.9Ω)、电线、开关等.
(1)甲同学考虑到常用电流表无法读出流过待测电压表的小电流,所以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测出待测电压表的读数Ux,电阻箱电阻R和电流表读数I,则可求得待测电压表内阻Rx=
Ux
I-
Ux
R

乙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电路,测出待测电压表的读数Ux,电箱电阻值R和电压表读数U,则可求得待测电压表内阻Rx=
UxR
U-Ux

丙同学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电路,测出待测电压表的读数Ux,电阻箱电阻值R和电压表读数U,请你帮助他写出待测电压表内阻的测量表达式
 

(2)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考虑,上述三种方案中,可行的是
 
同学的方案.对你认为不可行的方案,指出其不可行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9?韶关二模)(1)多用电表是实验室和生产实际中常用的仪器.在某次实验中使用多用电表进行了两次测量,指针所指的位置分别如图1中a、b所示.若选择开关处在“×10Ω”的电阻档时指针位于a,则被测电阻的阻值是
500
500
Ω.若选择开关处在“直流电压2.5V”档时指针位于b,则被测电压是
2.0
2.0
V;

(2)如图2所示为一黑箱装置,盒内有电源、电阻等元件,a、b为黑箱的两个输出端.为了探测黑箱,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几步测量:
A.用多用电表的电阻挡测量a、b间的电阻;
B.用多用电表的电压挡测量a、b间的输出电压;
C.用多用电表的电流挡测量a、b间的输出电流.
你认为以上测量中不妥的有:
AC
AC
(填序号)
(3)用伏安法测量一个阻值约为20Ω的未知电阻Rx的阻值.
①在以下备选器材中,电流表应选用
A1
A1
,电压表应选用
V1
V1
,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R1
R1
(填写器材的字母代号);
电源E(电动势3V、内阻可忽略不计)
电流表A1(量程0~50mA,内阻约12Ω)
电流表A2(量程0~3A,内阻约0.12Ω)
电压表V1(量程0~3V,内阻约3kΩ)
电压表V2(量程0~15V,内阻约15kΩ)
滑动变阻器R1(0~10Ω,允许最大电流2.0A)
滑动变阻器R2(0~1000Ω,允许最大电流0.5A)
定值电阻R(30Ω,允许最大电流1.0A)
开关、导线若干
②请在如图3所示的虚线框中画出测量电阻Rx的实验电路图(要求所测量值的变化范围尽可能大一些,所用器材用对应的符号标出).
③某次测量中,电压表读数为U时,电流表读数为I,则计算待测电阻阻值的表达式Rx=
U
I
-R;
U
I
-R;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